2012中国现代化报告:现代农业的新机遇

2012年06月05日15:3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2012中国现代化报告 现代农业 现代化报告 农业现代化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5. 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时间跨度和发展路径。发展路径指在农业现代化的起点与终点(目标)之间的道路,它具有方向性、阶段性和结构特征。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的一段历史截段,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的一种组合,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农业现代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资源依赖性。

农业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没有最佳模式,只有合适模式。依据要素组合和资源禀赋,农业现代化大约有40多种模式。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自身条件的影响。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科技水平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6. 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

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分析,必须尊重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必须适合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禀赋和现实条件。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需专门研究。

在21世纪,农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路径;农业发展中国家可以有三种选择:追赶农业现代化路径、综合农业现代化路径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路径。三条路径有不同内涵和特点,可以和需要采取不同政策。

农业政策创新和措施选择,一般遵循五个原则: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有利于农业供求平衡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民全面发展;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创造了辉煌历史。19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20世纪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必然影响世界农业。21世纪中国可以选择综合农业现代化路径,可以制定和实施农业现代化路线图。

1. 中国农业生产的事实和前景

首先,农业资源。1960年以来,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和人均谷物面积都下降了约一半;但人均园地面积提高了2倍多,1980年以来人均森林面积提高了33%。

2008年,中国8种人均农业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和40%。

21世纪,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继续下降,农业资源压力继续增加。

其次,农业投入。1960年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了约50%;谷物用地比例下降了约37%,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使用密度上升;土地集约化程度变化不大。2000年以来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上升。

21世纪,中国农业劳动力总量和比例会下降,土地集约化程度将会提高,农业资本投入继续增加,但结构发生变化,农药和化肥使用密度可能下降等。

其三,农业生产。1960年以来,中国农业增加值提高了30多倍,农业增加值比例下降了约5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多,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约10倍,2008年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11倍。1961年以来,中国牲畜增加值比例提高了2倍多,作物增加值比例下降了约25%;谷物单产和小麦单产分别提高3倍和7倍多,农民人均产肉和人均产粮分别提高了26倍和3倍;农业化肥使用效率持续下降。

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农业增加值比例接近初等发达水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中国农业发展,“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

21世纪,中国农业增加值比例会继续下降,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大致会调整到5:5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距有可能先扩大后缩小等。

2. 中国农业经济的事实和前景

首先,农业供给。在1961~2007年期间,中国人均谷物供给提高了1倍,人均肉食供给提高了12倍,人均水果和人均植物油供给分别提高了14倍和10倍;人均奶类、人均蛋类和人均鱼类供给分别提高9倍、7倍和6倍;粮食浪费比例下降了36%。中国粮食自给率,1961年约为93%,2007年约为99%。

21世纪,中国农民人均供应人口会增加;人均植物油和水果供应、人均奶类和肉食供应将有较大增长,粮食自给率应保持在98%左右等。

其次,农业流通。1990年以来,中国人均农业贸易和农民人均出口分别提高了5倍和3倍。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农业净进口国;2008年中国是农业粗物质、食品、植物油、肉食、奶类等的净进口国,人均农业净进口为39美元。2000年以来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了约49%。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出口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约为美国的0.2%,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0.3%。

21世纪,中国仍将可能是农业净进口国;中国农业国际贸易会继续增长,农产品关税可能会继续下降,国际农业贸易摩擦会继续存在等。

其三,农业需求和消费。在1961~2007年期间,中国人均营养水平提高了1倍,人均动物营养提高了10倍,动物营养比例提高了4倍多。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营养供应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谷物消费有极限,从1961年的93公斤上升到1984年的182公斤,然后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152公斤。

在1961~2007年期间,中国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例如,中国人均谷物消费先升后降,人均肉食消费提高了12倍多,人均水果、植物油和蔬菜消费分别提高了13倍、6倍和2倍多;人均蛋类、奶类和鱼类消费分别提高了10倍、7倍和4倍多;中国谷物食用比例从64%下降到53%,谷物饲料比例从19%上升到31%等。

21世纪,中国人均粮食需求和消费会有极限;人均植物油和水果需求、人均动物性营养、人均奶类和肉食需求、饲料用谷物需求等将有较大增长等。

3. 中国农业要素的事实和前景

首先,农民和农村。1960年以来,中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农村饮水、卫生、交通、电力、文化和通信设施改善等。

21世纪,中国农民受教育年数会增长,人均纯收入会增长,农村人口比例和农村农业人口比例会下降,农村基础设施会继续改善等。

其次,关于农业环境。1961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农业经济的相对地位下降,但绝对地位不会改变。农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食物安全的根本保证。农民人均补贴收入增加,农业补贴政策与WTO的农业政策需要协调一致。中国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在2008~2050年期间,中国谷物生产总量需要达到7.8亿吨,新增谷物产量约3亿吨;肉食生产总量需要达到1.2亿吨,新增肉食产量约0.5亿吨;农业劳动力比例将从40%下降到4%左右,需要把大约2.8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

4.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分析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大致时间为1880年。

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清朝末年的农业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的局部农业现代化、新中国的全面农业现代化。2006年全国废止“农业税”,农业补贴逐年上升。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

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

2008年中国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76,排世界第75位;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5,排世界第62位;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

2008年中国农业指标的水平大致是:12%的指标达到农业发达水平,4%的指标为中等发达水平,3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水平,51%指标为欠发达水平。

2008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的90多倍,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是中国的50多倍;农业劳动力比例,中国是美国和英国的20多倍,是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10多倍。

按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增加值比例和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年代差的平均值计算,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比英国、美国和荷兰大约落后100多年,比瑞典和德国大约落后80多年,比丹麦和法国落后约60多年,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约落后50多年。

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中国现代化水平低约10%。农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