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关键还在于政府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人们诚信观念的成长中,排行前三位的因素或渠道分别是: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和社会风气。仅48.5%的被访者认为学校的诚信教育效果理想,而且与学校教育相比,越是高学历人群越倾向于认同家庭诚信教育的影响力。
对于上述调查结果,谈方的解读一针见血:“当今学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有时教育者所言与社会现实不一致,更是削弱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谈方说,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但有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使原有的社会诚信受到猛烈冲击。
受访专家还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也是社会诚信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不够,使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李炜说,“同时,因为社会流动性加大和市场交易的不确定,也使失信者有了从事欺诈而逃避打击处罚的社会环境。”
李炜认为,政府在市场准入、市场管理、市场监督、信息反馈等许多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在对失信者处罚力度上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公务员的管理方法失当和公务员自身素质不高,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环境作用不充分等,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蔓延的原因。”
社会诚信度下降,更是与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密切相关。“政府的权力基础,是民众的认同,而政府诚信缺失,势必使政府与公众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谈方表示。
“有些地方政府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不但失去政府公信力,也拖累社会诚信。”谈方说,“有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是导致当地社会价值取向倾斜、是非标准混淆、社会诚信度下降的主要根源之一。”
他认为,社会诚信关键在于政府诚信,政府诚信体现于公务员诚信。因为公务员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其诚信行为如何,对社会公众具有强大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李炜认为,在一个诚信制度不完善、部分地方政府及公众人物正面形象欠佳的社会语境下,失信现象容易快速蔓延。
多位受访者表示,当今官场“两面人”对政府诚信危害极大——有些落马贪官,除了揭出家里隐匿的巨额贿赂和一大串丑闻恶行,还能揭出苦心编织的荣誉光环和一大串廉政名言。
比如2010年9月被以受贿、巨额财产来源罪判死缓的浙江省原纪委书记王华元,在东窗事发前两天,还在反腐倡廉大会上慷慨陈词:“反腐倡廉是全社会的事。公开是监督的前提,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政府如果自身不讲诚信,那么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无法要求百姓讲诚信。”周孝正认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公务员作为政府行为的决策者和体现者,讲诚信不仅是其个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承诺,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这一观点具有较为普遍的民意基础。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关注程度最高的是政府诚信,其次是个人诚信,再次是企业诚信。
调查数据还显示,年龄与政府诚信关注程度呈正向相关关系。80后和90后关注政府诚信的比例不足40%,而50后的关注程度则达到75.2%。相对前辈,青年人群已经更关注个人诚信和企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