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1届人大一次会议5日举行 会期13天半 将选举主席决定总理 议程 -范福春:融资融券今年有望推出 3月开门红 题材股进飙升期(附股) -2007年财政收入增收12543.83亿元(全文) 印花税 消费税 个税 -林业局:陕西镇坪目前未发现华南虎 新闻出版署:影视作品暂不分级 -京津城铁票价初定60至80元 火车票自动售票机有望在新南站亮相 -14部委协商户籍改革 城乡有望统一户口 深圳发首批统一社保卡 -"神七"搭载3名航天员 暂无女航天员 太空出舱行走技术准备完成 -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沙尘天气将多于去年 经历22年来最冷冬天 -奥运玉环完工 奥运奖牌开始"金镶玉" 首位火炬手是希腊运动员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于11日披露 15日表决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简史:互动、战争、战略、地位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3、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战略

中国现代化,既是一种后发型现代化,也是一种被动型现代化,20世纪后期开始向主动型现代化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是对外部压力和挑战的一种反应。在19世纪早期,对于古老中国来说,外部世界的工业现代化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应对外部挑战更是莫衷一是。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战略是在失败的经验教训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清朝末年的国际战略

19世纪初的中国,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迷梦里,那不过是农业文明的夕阳余辉。在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工业文明突飞猛进。1793年和1816年英国两次派团访问中国,试图建立外交关系,清政府予以婉言拒绝。1840年的鸦片战争,4000英军就让有大约4亿人口的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首开不平等条约的先河。清政府对待外部挑战的观念和做法,随着国际和国内压力扩大而改变。

首先,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国际战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不思进取,不知安危,反而歌舞升平,愚弄社会。负责五口通商的大臣,对外国使臣采取拖延战术,巧与周旋。结果是外商涌入,矛盾日深,错失良机,误国误民。虽然有些知识分子提出一些国际战略思想,如魏源的“师夷制夷”等,那也只是一种学术观点。

其次,洋务运动时期的国际战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部产生了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和富国强兵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产生了所谓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做法是建立外交机构、兴办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建立学堂、派遣留学生和建立现代企业等。洋务派的基本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利器、富国强兵和加强国际联系等。随着甲午战争战败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实行的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策略也告失灵。

其三,维新新政时期的国际战略。甲午战争的失败,引发社会改革的呼声。清政府为维持统治地位,利用外国势力相互制衡,与外国政府签署大量条约,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政权稳定。1905年清政府派团出国考察宪政,试图学习西方政治体制。虽然清朝同意预备立宪,但为时太晚,已无力拯救清朝统治。辛亥革命的枪声,宣告封建王朝的终结。

清朝末年的国际战略,可以大致用三个字来形容:拖、让和卖。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处理国际事务采用拖延战术,大而化之,幻想把侵华势力拖垮。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采用忍让战术,大兴洋务,梦想中体西用富国强兵。甲午战争失败后,采用以洋制洋策略,出卖国家利益,维护封建统治。清朝时期的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不平等,一方面,清朝不平等地对待外国;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不平等地对待中国,签署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最后促进了清王朝的覆灭。

(2)民国时期的国际战略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但没有结束封建意识,也没有改变国家实力。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北洋政府的外交策略大致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争、修和卖。首先,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华民国的政治承认。其二,推动“修约外交”,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国家权益。其三,为维持军阀统治和军阀战争,继续出卖国家利益。

南京政府的外交策略同样可以大致用三个字来形容:联、修和抗。首先,实行“联美反苏”的外交策略,争取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抑制日本势力,削弱和清除苏联的影响。其次,实行“修约外交”,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国家权益。其三,争取国际援助,参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抗击日本侵略者。

(3)新中国的国际战略

新中国的国际战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逐步赢得了国际尊重,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变化,但在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的形式有所不同。在50年代,采用“一边倒”策略,联苏抗美,广交朋友。在60年代,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70年代,采用“一大片和一条线”的外交对策,团结战略线的国家(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和战略线以外的一大片国家,抗衡苏联霸权。在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重点推进经济贸易合作,建立广泛的国际关系。在90年代,推进国际化和区域化,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21世纪初,加入WTO,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等(张贵洪 2003)。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互动和国际格局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前景分析、机遇和挑战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目标分析(理论/战略/政策目标)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整体战略----“和平鸽”战略(战略重点)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领域战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
优化国际现代化战略布局 制定和平鸽战略(附战略伙伴候选国)
提升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国际互动能力(六个层次)
改善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国际环境的三建议
广义国际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学术和历史基础)
广义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八个原则及特点)
广义国际现代化的基本策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策略选择)
国际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特征(附阶段划分)
先进和后进国家的国际现代化(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
图片新闻:
国家体育场“鸟巢”全面试灯 揭秘“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中科院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上海北京天津列前三 西藏最低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08年两会 / 聚焦:换届·民生·物价·房价·医改/ 重要文献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08年走向 解读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