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现代化的研究对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人有三个家:家庭、国家和地球;

如失去家庭,生活就将无依无靠,

如失去国家,生活就将四处漂泊,

如失去地球,生活就将不复存在。

所以,我爱我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有些时候,提高小家庭生活水平的需要,会与保护大家庭地球环境的需要发生冲突,特别是过去三百年间冲突在加剧。显然,世界现代化,既需要用知识促进发展,也需要用智慧协调关系。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一),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并在不断演化,只是我们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它。到今天,人类已经拥有毁灭地球的强大能力,而地球却越来越不堪人类的需求重负。我们不能漠然对待,也不能心存侥幸,而应该科学地和人道地对待地球,理性地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当然,本报告的探索是初步的,希望引起更多的研究和讨论。真理是越辩越明,而事实则胜于雄辩。

图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演变示意图

 

注:人类文明中轴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横轴刻度:原始社会时期为农业与狩猎采集劳动力之比,农业社会时期为狩猎采集与农业劳动力之比,工业社会时期为工业与农业劳动力之比,知识社会时期为工农业与知识产业劳动力之比。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

 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客观事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类的发展不可阻挡,世界的现代化不会停止。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需要而毁坏明天的基础,也不能因为幻想明天会更美好而放弃今天的努力。人类发展和世界现代化,既需要科学知识,也需要自然资源,更需要科学方法。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根据自然科学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向另一种形式。这就是说,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口增长不停,人类需求的增长就不会停止,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努力就不会停止。如何协调人类需求增长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就成为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挑战。从古至今,这个矛盾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的行为,尽管有时我们似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从现代化研究的角度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属于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研究(图1)。借用欧洲科学家的观点,这种研究可以称为“生态现代化”研究。本章的重点是分析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历史事实,为丰富和扩展“生态现代化理论”积累知识,并为协调生态和现代化的关系寻求启示。

图1-1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宏观结构示意图

注:(1)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行为科学)等。六个领域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高度相互依存和交叉的。其中,环境指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本期报告重点研究自然环境。如果没有说明,本报告的环境一般指自然环境。(2)环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一般指某个客观主体的周围要素和相互作用的总和。离开特定主体,环境就不存在。任何物体,都有其周围环境;任何物体,又是其他物体的环境要素。(3)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人类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环境。(4)在生态学中,环境指某个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周围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孙儒泳等 2002)。(5)如果把“生态”理解为“生物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的简称,那么,“生态”和“环境”是两个交叉的概念,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环境科学与生态科学有部分交叉,但两者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和研究角度有所不同。(6)欧洲学者所谓的“生态现代化”研究(Mol and Sonnenfeld 2000),不是纯粹的环境科学或生态科学研究,而是研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7)关于生态现代化,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它的内涵和范围仍然在发展之中。(8)本图所列的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宏观结构,是适用于本报告的一种操作性界定;也许它的内容是不完备的,但作为一个分析框架,仍是有意义的。

生态现代化的分析方法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MEA 2005)。所以,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文明进步。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发展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就是一种历史必然。如何维持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协同进化,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派,积累了大量文献。在众多理论中,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生态现代化理论(Huber 1982, 1985,1991),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环境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理论(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态现代化研究,不是研究生态或生态学的演变,而是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所以,生态现代化的分析方法,既有自然科学方法,也有社会科学方法,更多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在本期报告里,重点介绍从现代化研究角度,进行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态现代化的研究对象

生态现代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面(图1-1)。从宏观层面考虑,现代化研究一般以国家为基本单元(Martinelli 2005)。国家现代化受到两个环境因素的制约: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图1-2)。国家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可以简称为“生态现代化”研究;国家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关系研究,属于“国际现代化”的研究范围。生态现代化,一方面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地区、国家和世界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关于国际现代化,今后将专题研究。

图1-2  生态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关系的一种示意图

1、生态现代化的研究内容

关于生态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定义(Young 2000)。所以,生态现代化的研究内容,也没有统一规定。我们认为,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生态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生态革命,它是生态学原理的全面渗透和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一种生态转型。关于现代社会的生态革命、生态转型、生态重建和环境改革已有许多文献(Macy 1998,Forster 2005,Mol 2001)。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 1999,2003),在18至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是由工业革命引发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福利化、流动化和专业化等,其副作用包括资源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等。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由知识革命引发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等,其副作用包括国际差距的扩大等。

发达国家的知识革命与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革命和生态转型逐步启动,全球化也出现高潮。知识革命包括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学习革命等(何传启 1999)。如果考虑到生态学是一门科学,生态学原理是一种科学知识;生态学原理的渗透和应用引发生态革命;那么,生态革命可以看成是知识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要地说,第二次现代化是由知识革命、信息革命、生态革命和全球化共同推动的。第二次现代化包括三个转变: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从物质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从国家社会向全球社会、从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的转变。其中,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是知识革命的组成部分,生态社会和全球社会是知识社会的两个“侧面”,生态经济和全球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两个“侧面”。

本期报告关注世界现代化过程的生态革命和生态转型,它既包括经济的生态转型(生态经济)、社会的生态转型(生态社会)、政治的生态转型(绿色政治)、文化的生态转型(生态观念)和个人行为模式的生态转型等,也必然会引起全球的自然环境的变迁。世界现代化过程很复杂,其中的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及其相应的生态技术与效率、生态组织与结构、生态制度与政治、生态观念与文化,就构成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研究对象。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生态变迁、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现代化的耦合关系;它有两个研究维度:第一是分领域维度,包括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大领域;第二是分层次维度,包括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4个层次(表1-1)。

表1-1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结构矩阵

 

生态响应

生态经济

生态社会

基本范畴

现代化的生态效应

现代化引发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迁

现代经济的生态转型

现代化过程中生态学原理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及其引发的深刻变化

现代社会的生态转型

现代化过程中生态学原理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及其引发的深刻变化

生态效率与技术

现代化过程中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迁

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绿色经济等

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绿色能源交通、绿色社会、生态安全等

生态结构与组织

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结构

生态经济的结构和组织

生态社会的结构和组织

生态制度与政治

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制度

生态经济的制度和政治

生态社会的制度和政治

生态观念与文化

资源环境和生态的观念

生态经济的观念和文化

生态社会的观念和文化

2、生态现代化的研究范围

生态学原理的全面应用所引发的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是全方位的,也是渐进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的生态转变,也涉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是人类社会变迁的不同方面。

在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中,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行为方式、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迁研究,都是独立的研究领域,分别属于不同学科;同时,它们又是部分交叉的(图1-1)。而且,人类社会的变迁是始终存在的,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这种变迁在加速。显然,我们不能把这些变迁以及研究,都纳入生态现代化的研究范畴。

以经济领域为例。简要的说,经济现象的研究,属于经济学范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国际经济竞争的综合研究,属于经济现代化研究;生态学原理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及其引发的变化,属于生态经济学范畴;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的生态转型以及生态经济的现代化,属于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内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可以类推(图1-3)。此外,生态、环境和资源,是三个既独立又关系紧密的概念(表1-2)。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高度交叉的概念。为了陈述的方便,可以适度简化它们的关系(图1-3)。

图1-3 生态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关系和生态与资源环境关系的一种简化示意图

在本期报告里,生态现代化的研究范畴是:世界现代化过程的生态转型,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行为模式的生态转型。其中,“环境的生态转型”指现代化过程中从环境破坏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从生态退化向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的转变等。

 (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