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建立了一种用“现代化坐标”研究和刻画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方法,简称为“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生态现代化研究。
1、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大步骤和六个部分(表1-4)。其中,三大步骤分别是:建立坐标系、变量分析和表达结果;六个部分是:现代化的坐标体系、范式分析、进程评价、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标图和路径图等;其主要特点是:时序分析与截面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和结果表达的模型化、图形化、数量化、系统性、实证性和科学性,三大步骤和六个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形成世界现代化的连续的、系列的时间坐标图和截面分布图,从而相对直观和系统地刻画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分布。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现代化研究的全部领域。
(1)现代化的坐标体系。现代化的坐标体系是坐标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人类文明进程的时间表、文明和现代化的周期表、文明和现代化的坐标系、文明和现代化的路径图等。
文明和现代化的坐标系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横坐标可以是历史时间、文明时间等,纵坐标可以是文明水平、现代化水平等。现代化的坐标系可以分为四类:现代化的基本坐标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现代化指标的坐标系(表1-5)。
(2)现代化的范式分析。现代化的范式包括基本范式(现代性、文明形态等)和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范式(如文化形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等)。关于现代性、文明形态和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范式分析,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坐标体系的基本变量。
(3)现代化的进程评价。现代化的进程评价包括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评价、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现代化评价等,可以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或综合评价。
(4)现代化的时序分析。现代化的时序分析包括文明、现代性、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种指标的时序分析。
(5)现代化的截面分析。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包括文明、现代性、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种指标的截面分析。
(6)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如果将现代化进程评价、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范式分析的结果,标记在现代化的坐标系里,就可以构成现代化的坐标图、路径图等。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既有基本图,也有各个领域和指标的分解图,它们可以组成一个现代化的坐标图和路径图的系统,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表征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分布。
2、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生态现代化研究,可以直接使用上述的坐标分析方法。下面简述其要点。
(1)生态现代化的坐标体系
生态现代化的坐标体系是坐标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文明时间表、文明周期表、生态现代化坐标系和路径图等(详见第二章)。生态现代化的坐标系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
纵坐标的刻度:生态现代化水平或某个指标的水平。数据来自范式分析、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定量评价的结果。关于生态现代化评价方法,将在第四章专门分析。
横坐标的刻度:文明时间等。文明时间指根据人类文明发展前沿的“历史时间轨迹”所标识的一种时间刻度(表1-6)。
表1-6 文明时间与历史时间的对照表
文明时间
|
历史时间
|
文明时间
|
历史时间
|
原始文化时代
|
250万年前~公元前4000年
|
工业文明时代
|
1763~1970年
|
起步期
|
250万年前~20万年前
|
起步期
|
1763~1870
|
发展期
|
20万年前~4万年前
|
发展期
|
1871~1913
|
成熟期
|
4万年前~1万年前
|
成熟期
|
1914~1945
|
过渡期
|
1万年前~公元前4000年
|
过渡期
|
1946~1970
|
农业文明时代
|
公元前4000年~公元1763年
|
知识文明时代(生态转型)
|
1970~2100年
|
起步期
|
公元前4000年~500年
|
起步期
|
1970~1992
|
发展期
|
公元前500年~公元618年
|
发展期
|
1993~2020
|
成熟期
|
公元618年~1500年
|
成熟期
|
2020~2050
|
过渡期
|
1500年~1763年
|
过渡期
|
2050~2100
|
参考资料:何传启 1999。
在世界上,不同国家都采用统一的历史时间;但是,在同一历史时间,不同国家可能处于不同的文明时间。历史时间好比人的生物年龄,文明时间好比人的生理年龄。对于走在人类文明前列的国家,文明时间可能与历史时间是一致的;对于后进国家,文明时间与历史时间是不一致的。例如,2000年,美国处于知识文明社会,许多非洲国家处于农业文明社会。
(2)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分析变量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生态变迁、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现代化的耦合关系。所以,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压力—状态—反应模型(图1-4)、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模型(图1-5)和物质流分析模型(图1-6)的原理,选择生态现代化的分析变量。生态指标选择,需要考虑三个因素:政策意义和使用价值、便于分析和可以测量(表1-7)。
生态现代化的变量,也是一种社会变量。根据它们的长期趋势和变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的变量(表1-8)。(1)上升变量:有些变量随时间而上升,其数值会发生短期波动,有的数值是开放的,有的数值是有限的。(2)下降变量:有些变量随时间而下降,其数值会发生短期波动,有的数值有一定大小(比例)限制,有的数值是开放的。(3)转折变量:有些变量经历上升和下降(或者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4)长期波动变量:有些变量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运动没有明显的方向性,趋势很平缓。(5)随机变量:有些变量的变化是随机的,趋势不明显。(6)地域变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多种形式。
表1-8 生态变量的趋势分类(根据长期趋势和变化特点)
如果考虑到上升和下降变量,部分达到或趋向数值饱和(达到或趋向极限值),那么,还有第七类变量,即数值饱和变量。数值饱和变量,国际差距会越来越小,最后,不同国家的指标都趋向极限值。所以,数值饱和变量,不宜作为国际比较和评价的指标。
很显然,波动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国际可比性较差,上升变量和下降变量的国际可比性较好,转折变量、地域变量和数值饱和变量的政策意义较好,后五类变量是分析的重点。
(3)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时序分析方法
生态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生态现代化指标的时间系列数据和变化,揭示生态现代化的长期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首先,选择分析的变量。生态现代化研究包括两个研究维度(表1-1)。第一个维度是分领域维度,包括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3个分领域。第二个维度是分层次维度,包括4个研究层次,它们分别是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生态现代化的时序分析,可以按照前面介绍的原则,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角度,选择分析变量。
其次,选择分析的时间范围。要了解生态现代化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应覆盖生态现代化的全过程。如果从20世纪70年代算起,生态现代化只有30多年时间。为了了解工业革命以来的生态变迁和生态现代化,本报告时序分析的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
其三,选择分析样本。为了便于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研究进行比较,本期报告时序分析选用的国家样本,与前两期报告的国家样本完全相同。我们选择15个国家(表1-9)作为基本样本(8个发达国家和7个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国民收入(GNI)约占世界总收入的78%,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部分指标时序分析选用世界平均值或世界总量。
其四,采集和建立生态现代化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资料。一般而言,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时序分析为定量分析,采用比较权威的部门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见后面的“数据资料来源”;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为定性分析,应注意选用比较科学客观的研究资料。
其五,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生态现代化变量的长期趋势。
其六,分析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的长期趋势和变化规律等。
(4)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截面分析方法
生态现代化截面分析,主要目的是揭示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以2001年为例):
首先,选择分析变量。2001年截面的生态现代化变量包括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4个层次的变量。其中,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是定量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是定性的。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全部变量进行分析。
按照前面介绍的生态指标的选择原则,借鉴联合国环境指标(UN 200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OECD 2002)、联合国环境署千年生态系统评价(MEA 2005)等,选择了截面分析的生态变量;其中,定量分析包括生态效率和结构的12组100个变量(表1-10)。定性分析包括生态制度和观念的分析等。
其次,选择分析的国家和国家分组。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可以包括全部国家(有数据的国家)。为便于表述截面特征,应对国家进行分组,并计算每组的特征值。本报告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NI)对国家分组(表1-11),分组方法与经济现代化研究是一致的。
其三,采集和建立变量的时间截面数据和资料。定量分析应采用比较权威的部门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见后面的“数据资料来源”;定性分析应注意选用比较客观的研究资料。
其四,定量分析需要计算每组国家某个变量的“特征值”。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中值法”、“平均值法”和“回归分析法”。本报告采用第二种方法——未加权平均值法。
Xij = ∑xij / nij
其中,Xij为第i组国家第j个变量的“特征值”;∑xij为第i组国家第j个变量的每个国家的数值的加和;nij为国家个数,即第i组国家第j个变量的具有数据的国家个数。
其五,分析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现代化变量的“特征关系”。分析各组国家、大国和小国社会生产力与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观念的相互关系。
其六,分析不同截面的生态现代化指标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的变化等。 (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