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效率与结构的时序分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必然有一系列的结果产生,而且是动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状态识别,来分析这些结果。首先,将分析领域分为3个:自然环境对现代化的生态响应、人类文明的经济转型(生态经济)和社会转型(生态社会);其次,将4个分析层次分为2个集合:生态效率和结构、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下面先讨论生态效率和结构。关于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将在第三部分专门进行。

在本报告里,生态效率指现代化过程中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各种过程的效率,生态结构指现代化过程中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各种组织和结构;它们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物理体现。现在分析的是有统计数据的那部分变化。本章第一节介绍了时序分析的方法和国家样本,这里讨论其结果。前面提到,生态效率和结构的时序分析,有工业文明时期(1760~1960年)和生态转型时期(1970年以来)两个历史尺度,以后者为重点。

1、生态效率变迁的长期趋势

在过去300年里,世界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包括生态效率的变迁(表1-15)。当然,变化的进程是不同步的,存在很大的国际差距和地域差异。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进入生态转型时期,而发展中国家尚没有完成工业化,两者的差距和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表1-15 1700~2001年生态效率变迁的基本事实

 

 

生态变量

长期趋势和特点

历史时间

18世纪

19世纪

190070

19702001

生态响应

资源

环境

生态

人口密度、人均化石能源生产、人均生态足迹等

上升,短期波动

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均森林面积等

下降,短期波动

森林砍伐率、人均工业废水BOD排放、人均空气污染、人均钢铁生产等

先升后降,波动

 

 

 

-

先降后升,波动

 

人均能源生产、人均矿产生产、人均CO2排放等

混合,有升有降

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绿色服务

绿色经济

土地生产率、谷物单产、物质经济效率、人均物质产值等

上升,短期波动

 

 

废物循环利用率等

上升,短期波动

 

 

 

-

下降,短期波动

 

化肥使用强度、工业有机废水排放强度、经济资源密度、经济能源密度、CO2排放/GDP

先升后降,波动

 

 

 

-

先降后升,波动

 

 

人均木材生产、矿产生产率等

混合,有升有降

生态社会

生态城市

生态农村

绿色能源交通

绿色社会

生态安全

人均服务收入、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废物排放等

上升,短期波动

 

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

下降,短期波动

 

 

城市空气污染等

先升后降,波动

 

 

能源效率等

先降后升,波动

 

 

电力使用效率、农村人口密度等

混合,有升有降

参考资料:World Bank 2005,OECD 2004,FAO 2005,UN 1954,1964,1986,2005,UNEP 2000。

注:混合变量包括两个部分:(1)地域变量,有升有降和地域差异;(2)趋势不明的变量,有升有降。

本章第一节把生态变量分为七大类:上升变量、下降变量、转折变量、波动变量、随机变量、地域变量和数值饱和变量。由于波动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国际可比性较差,所以,本报告重点分析其他五类变量。下面分别刻画各个领域生态效率的长期趋势。

(1)生态响应领域生态效率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图1-8)、人均化石能源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等。

下降变量: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可耕地面积(图1-9)、人均草地面积(图1-10)、人均淡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均森林面积等。

转折变量:森林砍伐率、人均钢铁生产(图1-11)、人均水泥生产(图1-12)、人均工业废水BOD排放、人均空气污染等。

混合变量:人均CO2排放(图1-13)、人均糖生产、人均能源生产(图1-14)、人均矿产生产、人均铝生产(图1-15)、人均铜生产、人均铅生产、人均锌生产等。

饱和变量:略。

(2)生态经济领域生态效率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农业土地生产率、谷物单产(图1-16)、有机农业比例、人均国际旅游收入、物质经济生产率(图1-17)、人均物质产值、国土生产率、废物循环利用率(图1-18)等。

下降变量:略。

转折变量:经济物质密度(图1-19)、经济能源密度(图1-20)、化肥使用强度(图1-21)、工业钢铁密度、工业水泥密度、服务业木材密度、经济资源密度、经济钢铁密度、经济水泥密度、工业废水BOD排放强度(图1-22)、经济废气排放密度(CO2排放/GDP)(图1-23)等。

混合变量:人均直接物质投入(图1-24)、农药使用强度(图1-25)、人均木材生产、矿产生产率等。

饱和变量:略。

(3)生态社会领域生态效率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预期健康寿命、人均服务收入(图1-26)、人均能源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城市废物排放(图1-27)、人均家庭废物排放(图1-28)、城市废物和废水处理率等。

下降变量: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等。

转折变量:城市空气污染、能源效率、电力传输损耗率等。

混合变量:农村人口密度(图1-29)、电力使用效率(图1-30)、人均粮食生产(图1-31)、人均粮食供应、人均糖消费、人均木材(锯木)消费、人均铝消费、人均铜消费、人均铅消费、人均镍消费、人均锡消费、人均锌消费等。

饱和变量:略。

2、生态效率变迁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变量的时间系列数据显示,几乎每一个生态变量的国际差异都非常大,具有极大多样性。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分析每一个变量的国际差距和世界前沿。而且,地域变量本身就存在地域和国际差异。下面,我们从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三个领域,各选一个上升变量或下降变量为代表,分析它们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1)生态响应领域生态效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响应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对现代化的反应。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差异是巨大的,许多生态变量的国际差异是历史形成的,而不是生态系统对现代化的反应不同所造成的,这些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决定的。所以,生态响应领域的许多变量,难以区分哪些是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差距,哪些是自然存在的国际差异。自然形成的国际差异,是现代化的约束条件,而不是现代化的后果。这里,分析人均国土面积指标的国际差异(表1-16)。它反映了世界用有限的土地,不仅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而且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首先,人均国土面积的世界前沿。人均国土面积的变化决定于两个因素:历史形成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一个因素是一种“历史因素”,第二个因素是“人为因素”。人均国土面积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识别,什么是“世界前沿”。

其次,人均国土面积的国际差异。不同国家的国土质量是不同的,有些国家可耕地和草原面积比较大,有些国家沙漠和高山面积比较大。如果不考虑质量因素,只考虑规模,那么,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均国土面积相差巨大,2003年最大相对差距约为670倍。人均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人均63万平方米,最小的国家约为人均1千平方米。

其三,人均国土面积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7)。在1950年到2003年的53年里,17%的人均国土面积最多的国家降级,25%的人均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升级。

(2)生态经济领域生态效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经济的变迁,既与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有关,也与国家的经济活动有关。生态经济的生态效率的时序变化的共性特点有:物质经济生产率提高、资源和能源生产率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提高、经济资源密度、物质密度和能源密度下降、经济废物密度下降等。这里,选用物质经济生产率指标为代表,分析其前沿、差距和转移概率(表1-18、表1-19)。

表1-18 1960~2001年物质经济生产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单位:2000年价格美元)

 

1960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世界前沿

(最大值)

15888

30102

64942

46573

59087

76181

85830

87403

世界末尾

(最小值)

150

120

187

345

128

115

110

122

 

样本平均值

2923

4548

10592

16416

9625

9661

9828

9966

绝对差距

(极差)

15738

29982

64756

46228

58959

76065

85720

87281

标准差

3749

6825

14107

14844

14505

15413

16851

17165

相对差距

(倍)

106

250

348

135

462

660

782

718

变异系数

1.28

1.50

1.33

0.90

1.51

1.60

1.71

1.72

 

样本数

28

66

57

37

88

104

126

126

数据来源:World Bank 2005。

表1-19 1970~2001年物质经济生产率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马尔可夫链分析)

1970

分组   国家个数

1970年的分组和国家个数

31年平均转移概率(%

1

2

3

4

1

2

3

4

合计

1

16

14

2

 

 

88

12

 

 

100

2

16

3

11

2

 

19

69

12

 

100

3

16

1

3

8

4

6

19

50

25

100

4

18

 

 

4

14

 

 

22

78

100

样本数

66

18

16

14

18

 

 

 

 

注:国家分组是根据国家数目的平均分组。第1组是生产率最高的国家,第4组是最低的国家。

首先,物质经济生产率的世界前沿。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从1960年到2001年,在分析样本国家中,物质经济生产率的最大值,从大约15900美元提高到87400美元。

其次,物质经济生产率的国际差距。在过去的41年里(1960~2001年),物质经济生产率的最大绝对差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从大约15700美元扩大到87200多美元,扩大了约5倍;最大相对差距,从100多倍扩大到700多倍。

其三,物质经济生产率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19)。在1970年到2001年的31年里,12%的高生产率国家(物质经济生产率最高组的国家)降级,22%的低生产率国家(物质经济生产率最低组的国家)升级。

(3)生态社会领域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生态社会的变迁,既与国家自然环境和社会水平有关,也与国家社会政策和消费模式有关。生态社会的生态效率的时序变化的共性特点有:平均预期健康寿命延长、儿童和成人死亡率下降、物质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均服务收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城市废物处理率提高、城市废水处理率提高、空气污染下降、人均物质消费具有地域差异等。下面,选择人均服务收入指标为代表,分析其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转移概率(表1-20、表1-21)。

首先,人均服务收入的世界前沿。在分析样本国家中,人均服务收入的最大值,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从大约4400美元提高到25000美元。

其次,人均服务收入的国际差距。在过去的42年里(1960~2002年),人均服务收入的最大绝对差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从大约4400美元扩大到25000多美元,扩大了约5倍;最大相对差距,从600多倍扩大到1800多倍。

其三,人均服务收入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1)。在1970年到2002年的32年里,24%的高服务收入国家(人均服务收入最高组的国家)降级,28%的低服务收入国家(人均服务收入最低组的国家)升级。

3、生态结构变迁的长期趋势

前面讲到,生态结构指现代化过程中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各种组织结构。在过去300年里,世界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巨大变化,也激发了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生态结构的变化就是其主要内容(表1-22)。当然,变化的进程是不同步的,存在很大的国际差距和地域差异。国际差距和差异,既与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国家的应对生态转型的态度和行为有关。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进入生态转型时期,而发展中国家尚没有完成工业化,两者的差距和差异十分明显。

表1-22 1700~2001年生态结构变迁的基本事实

 

 

生态变量

长期趋势和特点

历史时间

18世纪

19世纪

190070

19702001

生态响应

资源

环境

生态

 

国家保护区比例、淡水资源利用比例等

上升,短期波动

 

 

 

-

下降,短期波动

 

 

空气污染(SO2NOX、颗粒物、VOC排放量)等

先升后降,波动

森林覆盖率等

先降后升,波动

 

可耕地比例、草地比例、农业用地比例等

混合,有升有降

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绿色服务

绿色经济

 

 

 

有机农业比例

上升,短期波动

物质经济比例、农业用水比重等

下降,短期波动

 

工业废水BOD排放量等

先升后降,波动

 

 

 

-

先降后升,波动

 

 

耕地使用、环保投入、资环损耗等

混合,有升有降

生态社会

生态城市

生态农村

绿色能源交通

绿色社会

生态安全

 

城市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农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城市废水处理率、电力消费比例、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等

上升,短期波动

物质劳动力比例、农村人口比例等

下降,短期波动

 

 

 

-

先升后降,波动

可再生能源比例等

先降后升,波动

 

 

能源进口比例、环境安全等

混合,有升有降

参考资料:World Bank 2005,OECD 2004,FAO 2005,UN 1954,1964,1986,2005,UNEP 2000。

注:混合变量包括两个部分:(1)地域变量,有升有降和地域差异;(2)趋势不明的变量,有升有降。

(1)生态响应领域生态结构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国家保护区比例、淡水资源利用比例等。

下降变量:略。

转折变量:空气污染(图1-32)、森林覆盖率等。

混合变量:CO2排放(图1-33)、温室气体排放(图1-34)、可耕地比例、草地比例、多年生作物用地比例、农业用地比例(图1-35)等。

饱和变量:略。

(2)生态经济领域生态结构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有机农业比例提高等。

下降变量:农业用水比重、物质经济比例(图1-36)等。

转折变量:工业废水BOD排放(图1-37)等。

混合变量:耕地使用强度(图1-38)、环保投入、资源消耗比例(图1-39)、环境损失比例(图1-40)、海洋渔业比例、水产养殖比例等。

饱和变量:略。

(3)生态社会领域生态结构的长期趋势

上升变量:城市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农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城市废水处理率、电力消费比例(图1-41)、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图1-42)等。

下降变量:物质劳动力比例(图1-43)、农村人口比例等。

转折变量:可再生能源比例等。

混合变量:能源进口比例、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等。

饱和变量:20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生态变量的数值已经饱和,如城市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城市废水处理率等,它们的数值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值(100%)。

4、生态结构变迁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在过去的300年里,生态结构的变迁是不同步的,生态结构变化的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多样性。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对每一个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进行分析,只能以少数指标为代表。详细分析请参考第三节截面分析的结果。

(1)生态响应领域生态结构的国际差异

国家的自然环境是历史形成的,生态响应形成的生态结构变化,部分是人为的变化,部分是历史的延续。这里选用农业用地比例指标为代表,分析其变化(表1-23和表1-24)。

首先,农业用地比例的世界前沿。农业用地比例的变化决定于两个因素:历史形成的国土质量,土地利用的改变。第一个因素是一种“历史因素”,第二个因素是“人为因素”。农业用地比例的变化,难以判断什么是“世界前沿”,更多是国际差异。

其次,农业用地比例的国际差异。不同国家的国土结构是不同的,有些国家可耕地和草原面积比较大,有些国家森林和水体面积比较大。如果不考虑结构因素,只考虑比例变化,那么,世界不同国家的农业用地比例相差比较大,2002年最大相对差距约为12倍。农业用地比例最大的国家约为91%,最小的国家约为7%。

其三,农业用地比例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4)。在1965~2002年的37年里,32%的农业用地比例最大的国家降级,11%的农业用地比例最小的国家升级。土地使用的改变是明显的。

(2)生态经济领域生态结构变化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生态经济领域的生态结构的时序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经济比例下降、有机农业比例上升等。这里选用物质经济比例指标为代表,分析其变化(表1-25和表1-26)。

首先,物质经济比例的世界前沿。在生态经济中,物质经济比例越低,经济水平越高。在过去103年里,物质经济比例从43%下降到22%。

其次,物质经济比例的国际差异。2003年,物质经济比例最大相对差距约为4倍;物质经济比例最低的国家约为22%,最高的国家约为84%。

其三,物质经济比例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6)。在1960~2002年的42年里,52%的物质经济比例最小的国家降级,39%的物质经济比例最大的国家升级。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剧烈的。

(3)生态社会领域的生态结构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

生态社会领域的生态结构的时序变化的特点是: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比例提高、长寿人口比例提高、服务收入比例提高、现代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物质劳动力比例下降等。这里选用长寿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指标为代表,分析其变化(表1-27、表1-28)。

表1-27 1900~2003年长寿人口比例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19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1

2002

2003

世界前沿

(最大值)

9

12

12

14

16

18

18

18

19

19

世界末尾

(最小值)

2

3

2

2

1

1

2

2

2

2

 

样本平均值

5

7

5

6

6

6

7

7

7

7

绝对差距

(极差)

7

9

10

12

15

17

17

17

17

17

标准差

2

3

3

3

4

4

5

5

5

5

相对差距

(倍)

5

5

6

8

13

15

12

11

11

10

变异系数

0.46

0.44

0.54

0.61

0.67

0.68

0.68

0.69

0.69

0.69

 

样本数

12

18

130

131

131

131

131

131

131

131

表1-28 1960~2003年长寿人口比例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马尔可夫链分析)

1960

分组   国家个数

2003年的分组和国家个数

43年转移概率(%

1

2

3

4

1

2

3

4

合计

1

32

28

3

 

1

88

9

 

3

100

2

32

4

18

9

1

13

56

28

3

100

3

32

 

7

15

10

 

22

47

31

100

4

34

 

 

8

26

 

 

24

76

100

样本数

130

32

28

32

38

 

 

 

 

 

注:国家分组是根据国家数目的平均分组,第1组是长寿人口比例最大组,第4组是最小组。

首先,长寿人口比例的世界前沿。在过去103年里,长寿人口比例从9%上升到19%。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在20世纪里,人类生活质量获得巨大进步。

其次,长寿人口比例的国际差异。2003年,长寿人口比例最大相对差距约为10倍;长寿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约为19%,最小的国家约为2%。

其三,长寿人口比例的国家地位的转移。利用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表1-28)。在1960~2003年的43年里,12%的长寿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降级,24%的长寿人口比例最小的国家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是显著的。(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