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环境社会学家的生态现代化研究,生态制度和观念的变化是研究重点。在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生态效率和结构的变化,必然伴随生态制度和观念的变迁。有些时候,它们是基本同步的,但更多时候它们是不同步的。没有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演变,就没有全面的生态现代化。

根据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诺思 1999),制度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在本期报告里,生态制度和观念,指现代化过程中与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相关的各种制度和观念,包括法律、规定、文化规范、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等。生态制度和观念的变迁是非常复杂的,发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时空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生态制度与观念的变迁,也可以是不同步的。本章第一节关于文明时间的分析,为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框架。

1、生态制度的时序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活动的实质是改变物质和信息。物质是自然环境的物理要素,信息是关于自然环境的信号和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逐步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动关系,当这种关系成为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并被有关成员所遵循和传递的时候,生态制度就诞生了。所以说,生态制度的演变,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生态和环境制度演变的学术研究,仍然十分缺乏。目前,我们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下面根据十分有限的资料,简要介绍生态制度的历史沿革。

(1)生态制度的历史演变

从人类诞生到20世纪末,人类文明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它们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沿已经进入知识文明阶段。知识文明是一种新文明,它既包括文明的知识革命,也包括文明的生态转型,或者说生态文明的崛起。当然,这种新文明仍处在生长发育之中,它的美丽面纱要到21世纪末才能全部揭开。

很显然,在文明进程的不同阶段,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是不同的,利用和消费的自然资源也不同,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性质、规模和后果也是不同的,关于生态和环境的知识和认识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和环境制度(表1-29)。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和历史研究,我们对不同文明阶段的生态和环境制度的认识还很不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个问题,寻求和揭示文明兴衰的生态原因和历史启示。

表1-29 人类文明史上生态制度的代表性特征(举例)

文明时间

原始文化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知识文明时代

历史时间

人类诞生至

公元前4000

公元前4000年至

公元1763

公元1763年至

1970

1970年至

2100

生产方式

集体狩猎采集

农业手工生产

工业化大生产

知识化和绿色化生产

生活模式

狩猎采集、迁徙

游牧、农耕定居

工业化城市生活、流动

全球化信息生活、流动

资源利用

野生动植物

土地、森林、水等

土地、矿产、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信息和知识等

资源消费

食物、木材、水等

粮食、木材、水等

能源、生物、工业原料等

自然资源、知识和信息等

生态问题

自然灾害

土地和森林退化

环境污染、资源退化等

全球变化、生态安全等

资源制度

自由获取

私有、国家所有

资源市场、公共物品

资源和环境的资产化

环境制度

水利制度等

城市和工业环境制度

国内和国际环境制度

生态制度

保护森林等

国家保护区和公园

保护区制度、国际公约

极端后果

原始部落的毁灭

古代文明的崩溃

局部重大伤亡和损失

全球性生态灾难

注:每个时代又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本表内容是举例性的,而不是完备的分析。

(2)现代生态制度的变迁

虽然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问题,但是,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是工业革命期间的事情;环境问题引发全球关注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环境的法规和制度,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例如,工业革命的先行国家——英国,在19世纪初就开始环境立法(表1-30)。19世纪以来,生态和环境制度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表1-31)。特别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环境法律体系出现了两个趋势(艾伦比 2005):第一是环境法规数量和国际环境协议也大量增加(图1-44、图1-45);第二是各种环保主义的“非政府组织(NGOS)”的成长,它们已成为国际环保的实际力量。发达国家的环境制度已经趋向成熟(表1-32)。

2、生态观念的时序分析

生态观念的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学术思想层面——生态思想的变迁;其二是社会规范层面——生态伦理的变化;其三是国家政策层面——生态制度的变化。上面已经讨论了生态制度,生态和环境伦理需专门研究(贾丁斯 2002),下面讨论生态思想的演变。

(1)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变

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第一是生态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是社会生态意识的变化。前者是一门学科的演变,后者更多是生态哲学的变迁。

生态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张金屯主编 2002):生态学的知识积累时期(17世纪以前)、生态学理论建立时期(17~19世纪)、生态学理论大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和现代生态学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态意识的变迁,与人类文明进程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表1-33),需要分时期的表述。

表1-33 人类文明史上的生态思想的演化

文明时代

原始文化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知识文明时代

历史时间

人类诞生至

公元前4000

公元前4000年至

公元1763

公元1763年至

1970

1970年至

2100

文明进步

无文字、无国家

社会化、迁徙

文明化、国家化

农业化、定居化

工业化、城市化

民主化、流动化

知识化、信息化

绿色化、全球化

生态活动

自然崇拜

开发土地、砍伐森林

兴修水利、草原游牧

开发自然、改造自然

改变环境、污染防止

守护自然、管理环境

环境评价、生态建设

生态问题

自然灾害

生存竞争

土地退化、食物短缺

自然灾害、流行疾病

环境污染、生态退化

环境灾害、自然灾害

全球变化、技术安全

资源安全、生态安全

生态意识

崇拜自然

敬畏自然、适应自然

征服自然、保护自然

回归自然、守护自然

生态理论

自然论、气候论

天人合一等

生态学、环境社会学等

生态经济、生态社会

生态现代化等

生态特征

原始自然

农田化、森林减少

局部土地退化

环境污染、森林减少

局部资源和环境退化

生态运动、绿色化

生态化、互利共生

在原始文化时代,野生动植物和气候,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与其他动物竞争,同时对大自然的认识非常有限。自然崇拜,就成为原始部落的基本观念。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活动依赖于土地和气候。原始农业,基本是一种自然农业,部分地区是灌溉农业。农业产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条件和天气,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和传染疾病的流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除了伐木开荒、修建水利和防洪设施外,人类的基本观念是顺应自然,做到“天人合一”。造福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0年(约2250年前),可谓农业文明时代的一个伟大生态工程。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发展,自然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生产活动需要自然资源,但又不依赖于生活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肆意开发自然资源,随意排放工业垃圾,大规模改造自然结构。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似乎一夜之间,人类从大自然的子民,变成大自然的主人。向大自然殖民,向大自然索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天随人愿等观念,成为流行观念。尽管在物质利益至上的工业文明时代,也有一些具有远见的思想家,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怀特 1789)、《瓦尔登湖》(梭罗1854)、《人和自然》(Marsh 1864)和《人与地球》(Shaler 1910)等。这些思想观念,或者成为人类生态学的养分,或者成为生态运动的思想源泉。

在知识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全面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生态问题,先后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地球变成不适合人类住居的星球,那么,人类将成为宇宙的流浪者。如果在地球生态毁灭前没有掌握移民宇宙的技术,那么,人类将彻底毁灭。于是,环保主义、生态主义、自然主义、反工业化、反生产力等带有浓厚生态意识的思潮,开始在社会上流行。新的生态观念大量涌现,例如,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经济学、工业生态学、代谢理论、生物多样性、动物权利、稳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风险社会、反思现代性、生态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在未来,新的观念还会不断产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回归自然、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等生态意识,逐步赢得大众的支持。

(2)现代生态观念的变迁

在过去的100年里,环境和生态意识、环境和生态改革、生态重建和生态转型,逐步成为世界潮流(表1-34)。但是,现代环境和生态观念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现象。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到生态转型,无疑代表了现代生态观念变化的主方向。

表1-34 环境意识和环境改革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

开始时间

1900

1970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核心意识

自然保护

增长极限

全球变化

关注焦点

自然和濒危物种保护

增长和开采的最小化

可持续发展

地理范围

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国家

全世界

主要结果

保护区和濒危物种保护

国家环保署、环境立法、环保NGOS

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现代制度的生态改革

关于环境的主要社会理论

非工业化、新马克思主义

生态现代化

资料来源:Mol 2001。

3、简短的小结

现代化过程的生态响应和生态转型,大约有300年历史。但是,全球的环境管理和生态转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世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的认识不同,行为不同,结果也不同。国家模式的生态转型、人类社会的生态公平,将是无法回避的两大挑战。(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