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是对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过程的关键时期的截面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去发现和归纳生态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截面分析的结果应该与时序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检验和对照,以确认结果的真实性。在本期报告里,我们选择人口超过100万和统计数据相对完整的国家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变量按两个维度设计:分层次维度,包括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4个层次;分领域维度:包括生态效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大领域;分析内容包括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等,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态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Young 2000),关于18~19世纪和20世纪前60年的截面分析,旨在加深对生态现代化历史过程的认识;而且,具有18~19世纪生态相关数据的国家比较少。

一般而言,生态效率和结构的截面分析多为定量分析,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截面分析多为定性分析。所以,需要对它们分别进行。前两期中国现代化报告关于经济和社会截面分析,选择了8个历史截面(1700、1750、1820、1870、1900、1960、1980和2001年),并以2001年截面为重点。为便于比较,本期报告同样选择这8个历史截面,进行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本节第一和第二部分专门分析生态效率和结构的截面特征;第三部分集中分析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截面特征。本章第一节介绍了截面分析的方法,下面讨论截面分析的主要结果。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

2001年截面分析,重点分析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个领域的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包括12组100个变量。

1、生态响应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响应指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对现代化的反应。生态响应领域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3个小领域。虽然这种划分会有一些交叉,但为刻画生态响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工作框架。我们选择30个变量进行比较。不同变量的“变化过程”以及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是不同的(表1-35和表1-36);许多指标的变化是波动的,而不是平滑的。

表1-36 2001年生态响应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自然资源

(图1-46

人均能源生产

 

人均国土面积、人均保护区面积

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

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

人均矿产生产

自然环境

(图1-47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人均CO2排放人均工业废水

空气颗粒物浓度

农业用地比例

水源工业污染率

生态系统

(图1-48

人口密度

人均生态压力

草地面积比例

森林变化率

受威胁植物比例

 

国家保护区比例、淡水利用比例

可耕地比例、森林覆盖率

受威胁动物比例、受威胁鸟类比例

2、生态经济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经济指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经济领域可以大致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和绿色经济等4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4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7、表1-38)。

表1-38 2001年生态经济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生态农业

(图1-49

农业土地生产率、谷物生产效率

化肥使用强度、有机农业比例

人均渔业产量

 

农业淡水生产率、农业用水强度

谷物生产水耗、化肥使用效率

农药使用强度、耕地使用强度

人均原木产量

生态工业

(图1-50

工业能源效率

工业能源密度

工业用水密度

工业水泥密度

工业废气密度

工业废水密度

工业有机水污染

工业淡水效率

工业钢铁密度

工业铅循环利用

工业铜循环利用

 

绿色服务

(图1-51

服务业废物利用

绿色生态旅游

服务业能源密度

初级产品进口税

环保投入强度

服务业物质密度

绿色经济

(图1-52

物质经济效率

人均物质产值

土地生产率

淡水生产率

矿产资源生产率

物质经济比例

经济资源密度

经济能源密度

经济废气密度

环境损失比率

经济技术密度

资源消耗比率

3、生态社会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社会指现代化过程的社会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社会领域大致可以分为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绿色能源和交通、绿色社会和生态安全等五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3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9和表1-40)。

表1-40 2001年生态社会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生态城市

(图1-53

城市安全饮水、城市卫生设施

城市废水处理率、人均城市废物

城市颗粒物

城市SO2排放

城市废物处理率

生态农村

(图1-54

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卫生设施

 

农村人口密度

绿色能源和交通

(图1-55

能源使用效率

电力传输损耗

电力使用效率、能源进口比例

可再生能源率、能源SO2排放

能源NOx排放、交通经济效率

交通能源消耗

绿色社会

(图1-56

预期健康寿命、长寿人口比例

服务收入比重、人均服务收入

服务消费比重、人均服务消费

人均糖消费量、人均家庭能源

人均生活用水

儿童死亡率

成人死亡率

物质劳动力比重

 

生态安全

(图1-57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环境风险(自然灾害受灾率)

资源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死亡率)

4、2001年截面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没有显著关系三种。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的生态变量,我们难以确定它们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生态变量,比较容易分辨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一般而言,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的生态变量,9组国家的最大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的社会变量,9组国家的最小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国际差距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1-41、表1-42和表1-43)。

上述结果表明,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末尾和差距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自己与前沿的差距,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生态现代化目标提供直接的依据。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已经出现生态转型,这就对截面分析的结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截面分析的结果,需要与时序分析的结果相互检验后,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如果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基本一致,那么,时序分析的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是正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下降变量,截面特征是负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转折变量和地域变化,截面特征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等。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完全一致,如人均服务收入等。时序特征: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正相关。

第二种,不一致,如人均国土面积等。时序特征:下降变量;截面特征:不相关变量。

7、小结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反映了生态现代化的一个剖面。在102个生态变量中,有37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23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有40个变量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没有显著关系(表1-44)。

表1-44 社会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类 单位:个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变量总数

生态响应

6

4

15

25

生态经济

13

13

15

41

生态社会

18

7

11

36

合计

37

24

41

102

生态响应领域的突出特征是:许多自然资源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草地比例和森林变化率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人均能源生产、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和人均生态压力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

生态经济领域的突出特征是:物质经济效率、资源生产率、人均物质产值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物质经济比例、经济物质密度、经济能源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耕地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和经济技术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

生态社会领域的突出特征是:健康寿命、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人均服务收入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环境风险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电力使用效率、能源进口比例和资源安全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