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是对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过程的关键时期的截面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去发现和归纳生态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截面分析的结果应该与时序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检验和对照,以确认结果的真实性。在本期报告里,我们选择人口超过100万和统计数据相对完整的国家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变量按两个维度设计:分层次维度,包括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等4个层次;分领域维度:包括生态效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大领域;分析内容包括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等,时间跨度为300年(1700~2001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态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Young 2000),关于18~19世纪和20世纪前60年的截面分析,旨在加深对生态现代化历史过程的认识;而且,具有18~19世纪生态相关数据的国家比较少。
一般而言,生态效率和结构的截面分析多为定量分析,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截面分析多为定性分析。所以,需要对它们分别进行。前两期中国现代化报告关于经济和社会截面分析,选择了8个历史截面(1700、1750、1820、1870、1900、1960、1980和2001年),并以2001年截面为重点。为便于比较,本期报告同样选择这8个历史截面,进行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本节第一和第二部分专门分析生态效率和结构的截面特征;第三部分集中分析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截面特征。本章第一节介绍了截面分析的方法,下面讨论截面分析的主要结果。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
2001年截面分析,重点分析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3个领域的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包括12组100个变量。
1、生态响应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响应指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对现代化的反应。生态响应领域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3个小领域。虽然这种划分会有一些交叉,但为刻画生态响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工作框架。我们选择30个变量进行比较。不同变量的“变化过程”以及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是不同的(表1-35和表1-36);许多指标的变化是波动的,而不是平滑的。
表1-36 2001年生态响应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
正相关的变量
|
负相关的变量
|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
自然资源
(图1-46)
|
人均能源生产
|
|
人均国土面积、人均保护区面积
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
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
人均矿产生产
|
自然环境
(图1-47)
|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人均CO2排放、人均工业废水
|
空气颗粒物浓度
|
农业用地比例
水源工业污染率
|
生态系统
(图1-48)
|
人口密度
人均生态压力
|
草地面积比例
森林变化率
受威胁植物比例
|
国家保护区比例、淡水利用比例
可耕地比例、森林覆盖率
受威胁动物比例、受威胁鸟类比例
|
2、生态经济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经济指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经济领域可以大致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和绿色经济等4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4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7、表1-38)。
表1-38 2001年生态经济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
正相关的变量
|
负相关的变量
|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
生态农业
(图1-49)
|
农业土地生产率、谷物生产效率
化肥使用强度、有机农业比例
人均渔业产量
|
|
农业淡水生产率、农业用水强度
谷物生产水耗、化肥使用效率
农药使用强度、耕地使用强度
人均原木产量
|
生态工业
(图1-50)
|
工业能源效率
|
工业能源密度
工业用水密度
工业水泥密度
工业废气密度
工业废水密度
工业有机水污染
|
工业淡水效率
工业钢铁密度
工业铅循环利用
工业铜循环利用
|
绿色服务
(图1-51)
|
服务业废物利用
绿色生态旅游
|
服务业能源密度
初级产品进口税
|
环保投入强度
服务业物质密度
|
绿色经济
(图1-52)
|
物质经济效率
人均物质产值
土地生产率
淡水生产率
矿产资源生产率
|
物质经济比例
经济资源密度
经济能源密度
经济废气密度
环境损失比率
|
经济技术密度
资源消耗比率
|
3、生态社会领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态社会指现代化过程的社会领域的生态转型。生态社会领域大致可以分为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绿色能源和交通、绿色社会和生态安全等五个分领域。我们选择了37个变量,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其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表1-39和表1-40)。
表1-40 2001年生态社会领域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
正相关的变量
|
负相关的变量
|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
生态城市
(图1-53)
|
城市安全饮水、城市卫生设施
城市废水处理率、人均城市废物
|
城市颗粒物
城市SO2排放
|
城市废物处理率
|
生态农村
(图1-54)
|
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卫生设施
|
|
农村人口密度
|
绿色能源和交通
(图1-55)
|
能源使用效率
|
电力传输损耗
|
电力使用效率、能源进口比例
可再生能源率、能源SO2排放
能源NOx排放、交通经济效率
交通能源消耗
|
绿色社会
(图1-56)
|
预期健康寿命、长寿人口比例
服务收入比重、人均服务收入
服务消费比重、人均服务消费
人均糖消费量、人均家庭能源
人均生活用水
|
儿童死亡率
成人死亡率
物质劳动力比重
|
|
生态安全
(图1-57)
|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
环境风险(自然灾害受灾率)
|
资源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死亡率)
|
4、2001年截面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没有显著关系三种。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的生态变量,我们难以确定它们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生态变量,比较容易分辨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一般而言,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的生态变量,9组国家的最大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的社会变量,9组国家的最小值(或第9组国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国际差距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1-41、表1-42和表1-43)。
上述结果表明,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末尾和差距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自己与前沿的差距,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生态现代化目标提供直接的依据。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已经出现生态转型,这就对截面分析的结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截面分析的结果,需要与时序分析的结果相互检验后,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如果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基本一致,那么,时序分析的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是正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下降变量,截面特征是负相关变量;时序分析的转折变量和地域变化,截面特征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等。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时序特征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完全一致,如人均服务收入等。时序特征:上升变量;截面特征:正相关。
第二种,不一致,如人均国土面积等。时序特征:下降变量;截面特征:不相关变量。
7、小结
生态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反映了生态现代化的一个剖面。在102个生态变量中,有37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23个变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有40个变量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没有显著关系(表1-44)。
表1-44 社会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类 单位:个
|
正相关的变量
|
负相关的变量
|
相关性不显著的变量
|
变量总数
|
生态响应
|
6
|
4
|
15
|
25
|
生态经济
|
13
|
13
|
15
|
41
|
生态社会
|
18
|
7
|
11
|
36
|
合计
|
37
|
24
|
41
|
102
|
生态响应领域的突出特征是:许多自然资源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草地比例和森林变化率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人均能源生产、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和人均生态压力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
生态经济领域的突出特征是:物质经济效率、资源生产率、人均物质产值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物质经济比例、经济物质密度、经济能源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耕地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和经济技术密度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
生态社会领域的突出特征是:健康寿命、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人均服务收入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环境风险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负相关;电力使用效率、能源进口比例和资源安全等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不明显。(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