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效率和结构的7个截面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尽管生态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但是,现代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现代化的反作用,存在于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为了加深对现代化的生态转型的认识,有必要追溯它的历史过程。所以,生态现代化的截面分析,应该覆盖现代化的全过程,包括18~20世纪的300年。前两期中国现代化报告的经济和社会截面分析包括18世纪的2个历史截面、19世纪的2个历史截面和20世纪的3个历史截面分析。下面分析这7个历史截面的生态效率和结构特征。关于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截面分析,将集中在本节第三部分讨论。

1、20世纪的3个截面

20世纪的截面分析,选择1980年、1960年和1900年三个截面。1980年是生态现代化的初期,1960年是工业现代化的结束,1900年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纪之交。

(1)1980年截面

1980年截面分析,按1980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分组,选择50个生态变量进行分析。50个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见表1-45。1980年截面,50个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与2001年截面有很大不同,40个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2001年基本一致。

表1-45 1980年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不显著的变量

合计

生态响应

1-58

人均能源生产

人均CO2排放

人均工业有机废水

 

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草地面积

人均矿产生产、农业用地比例

水源工业污染、人口密度

可耕地比例、草地面积比例

森林覆盖率

14

生态经济

1-59

化肥使用强度、谷物生产单产

农业土地生产率、物质经济效率

人均物质产值

 

工业废水密度

物质经济比例

经济水泥密度

经济能源密度

 

化肥使用效率、耕地使用强度

纸品循环利用、服务业木材密度

土地资源生产率、矿产资源生产率

经济钢铁密度、经济铜消费密度

经济CO2排放强度

环境损失比率、资源消耗比率

20

生态社会

1-60

人均城市废物、能源使用效率

长寿人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

人均服务收入、人均糖消费

人均粮食生产、人均能源消费

儿童死亡率

成人死亡率

电力传输损耗

物质劳动力比例

农村人口密度、电力使用效率

能源进口比例、人均服务消费

16

合计

16

8

26

50

生态响应领域:12个变量的截面特征与2001年相同,2个变量特征不同。人口密度指标,2001年为正相关变量,1980年为不相关变量。草地面积比例指标,2001年为负相关变量,1980年为不相关变量。

生态经济领域:13个变量的截面特征与2001年相同,5个变量特征不同,新增加2个变量。纸品循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率和矿产资源生产率,2001年为正相关变量,1980年为不相关变量。经济废气排放密度和环境损失比例,2001年为负相关,1980年为不相关。

生态社会领域:15个变量的截面特征与2001年相同,1个变量特征不同。人均服务消费变量,2001年为正相关变量,1980年为不相关变量。

(2)1960年截面

1960年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在1960年前后,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先后进入非工业化轨道。

首先,根据人均国民收入把国家分成9组。其次,选择生态响应等3个领域的36个变量进行分析。其三,分析和比较1960年截面的特征(表1-46)。

1960年截面,35个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与1980年和2001年截面有很大不同;28个变量的截面特征与1980年和2001年截面基本一致,7个变量的截面特征与1980年和2001年截面有差别(表1-47);新增加1个变量。其中,生态响应领域,人口密度、人均可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比例等3个变量的截面特征有差异;生态经济领域,耕地使用强度和国土资源生产率等2个变量的截面特征有差别;生态社会领域,农村人口密度和服务收入比例等2个变量的截面特征有差异。

表1-46 1960年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不显著的变量

合计

生态响应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能源生产

人均CO2排放

 

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草地面积

农业用地比例、人口密度

可耕地比例、草地面积比例

9

生态经济

 

化肥使用强度、谷物生产单产

物质经济效率、人均物质产值

人均硫酸生产

耕地使用强度

工业水泥密度

物质经济比例

化肥使用效率、工业钢铁密度

服务业木材密度、经济CO2排放强度

土地资源生产率、经济能源密度

14

生态社会

 

长寿人口比例、人均服务收入

人均粮食生产、人均能源消费

农村人口密度

儿童死亡率

成人死亡率

电力传输损耗

物质劳动力比例

能源使用效率、电力使用效率

能源进口比例、服务收入比例

13

合计

11

8

16

36

表1-47 1960年、1980年和2001年生态变量截面特征的差异

生态变量

1960年截面

1980年截面

2001年截面

人口密度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正相关

人均可耕地面积

正相关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草地面积比例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负相关

耕地使用强度

负相关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土地资源生产率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正相关

农村人口密度

负相关

相关不显著

相关不显著

服务收入比例

相关不显著

正相关

正相关

(3)1900年截面

1900年的统计数据非常少,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的数据更少。1900年截面, 14个生态变量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见表1-48。14个生态变量的世界前沿与国际差距与2001年截面有很大不同,4个生态变量的截面特征与2001年基本一致。

表1-48 1900年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的分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不显著的变量

合计

生态响应

 

 

人口密度、人均国土面积

2

经济领域

人均钢铁产量、人均硫酸产量

物质经济比例

物质劳动力比例

人均原木生产

5

社会领域

城市化率、平均预期寿命

长寿人口比例、人均糖产量

人口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服务收入比例

3

合计

6

4

4

14

注:1900年没有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改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生态变量。

4、小结

在20世纪的100年里,生态变量的变化是巨大的,而且变化是有逻辑的。在正常情况下,20世纪多数生态变量的变化,是相对连续的和可以预期的(表1-49)。

表1-49 生态变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类 单位:个

 

2001

1980

1960

1900

合计

正相关的变量

37

16

12

6

71

负相关的变量

24

8

8

4

44

相关不显著的变量

41

26

16

4

87

合计

102

50

36

14

202

注:1900年为生态变量与人均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的关系。

2、19世纪的2个截面

19世纪的截面分析,选择1870年和1820年2个截面。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始年,1820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向欧洲扩散的开始。

(1)1870年截面

根据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提供的1870年的人均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数据,我们把47个国家分成9组,然后分析生态变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表1-50)。由于国家样本和生态指标都比较少,这种分析只有参考意义。

表1-50 1870年生态变量与人均GDP的特征关系

 

正相关的变量

负相关的变量

相关不显著的变量

合计

生态响应

 

 

 

 

经济领域

人均钢铁产量、人均硫酸产量

物质经济比例

物质劳动力比例

人均原木生产

5

社会领域

城市化率、平均预期寿命

长寿人口比例

人口死亡率、服务收入比例

人均糖产量

6

合计

4

3

4

11

(2)1820年截面

根据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提供的1820年的人均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数据,我们把47个国家分成9组,然后分析生态变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表1-51)。同样地,由于国家样本和生态指标都比较少,这种分析仅供参考。

3、18世纪的2个截面

关于18世纪的统计数据,更是少而又少。我们选择1750年和1700年2个截面。

(1)1750年截面

1750年截面的主要特点有四个。首先,城市化已经起步。其次,长寿人口比例的提高已经开始,瑞典长寿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2%。其三,平均预期寿命比较短,瑞典为38岁。其四,18世纪末,制铁工业已经起步(表1-52)。

(2)1700年截面

1700年截面的主要特点:首先,城市化已经启动,荷兰城市化达到34%;其次,物质劳动力比例下降已经启动,荷兰物质劳动力比例下降到73%;其三,人均GDP的国际差距非常有限(表1-53)。由此可见,现代化的结构转变,在17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小结:18世纪和19世纪,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无疑在欧洲,荷兰、英国和瑞典走在世界前列,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也最先发生在欧洲。在18世纪,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在19世纪,现代化扩展到美洲和亚洲,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扩展到世界。化学工业、制糖工业和煤炭工业等,对环境的影响在扩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环境和发展的冲突逐步受到重视,欧洲国家如英国开始制定环境法律。(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