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在本章第二节我们讨论了生态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变化,这里讨论它们的截面分布。
1、生态制度的截面分析
我们选用8个截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生态制度的世界分布。
(1)2001年截面。人类文明的世界格局基本是:在人口超过100万的131个国家中,大约有22个国家进入知识文明时代,正在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和环境制度;90个国家处于工业文明的不同时期,它们建立了某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10个国家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环境管理制度相对贫乏;大约有180多个狩猎采集社会,实行原始的生态制度。
生态制度的2001年截面的突出特征有两个: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国家对不同环境领域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国际环境保护制度,已经产生了世界影响力(表1-54)。
表1-54 现代环境管理制度的国际分布(截止时间为2005年)
国内环境管理
|
国家个数
|
国际环境协议
|
参加国家个数
|
环境战略与管理
|
87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147
|
生物多样性管理
|
|
臭氧层保护维也纳公约
|
148
|
水污染管理
|
|
CFC议定书
|
148
|
工业有机废水污染
|
112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100
|
城市废水处理
|
97
|
生物多样性公约
|
145
|
空气污染管理
|
|
京都议定书
|
122
|
城市空气污染
|
54
|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
139
|
土地和资源管理
|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
146
|
国家保护区
|
146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
|
87
|
资料来源:World Bank 2005, 2006。
(2)1980年截面。经过大约20年(20世纪60和70年代)的环境运动,环境立法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62美国人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Carson 1962),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00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Meadows 1972)等,环境非政府组织和环保运动快速发展。70年代的环境管理,主要特点是环境立法、企业污染的末端治理和环境监管等(格雷德尔、艾伦比 2003)。
(3)1960年截面。大约有87个国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其中25个国家属于发达工业化社会,其他62个国家属于过渡性的工农业混合社会,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30个国家处于农业文明时代;至少有180多个狩猎采集社会。在发达工业化国家,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英国、北欧国家和美国等,已经有一些环境立法。
(4)1900年截面。大约有25个国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其他国家处于农业文明时代;至少有650个原始部落社会。根据有关资料,英国和美国已经有了环境相关的一些法律(饭岛伸子 1999,艾伦比 2005)。但此时,环境问题和环境立法是局部性的。
(5)1870年截面。欧洲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在有些国家如英国,城市人口的寿命低于乡村人口。在1821~1866年期间,英国制定了四部环境法规。但是,在其他国家,关于环境立法的历史记录很少。
(6)1820年截面。只有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美国等欧美国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其他国家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大约有5000个原始社会。在工业化地区和城市,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已经出现,但相应的环境制度还非常少见。
(7)1750年截面。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关于环境问题立法的记录,仍然非常的少。
(8)1700年截面。所有国家都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大约有5000多个原始部落。欧洲国家如荷兰和英国,正在向工业文明转移。英国的城市燃煤引发的空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河流污染,已经引起重视。早在1388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向市中心附近河流倾倒垃圾或粪便时重罚20英镑”的法律规定(饭岛伸子 1999)。
2、生态观念的截面分析
在本章第二节我们讨论了生态观念的三个层面:生态思想、生态伦理和生态政策等,并重点分析生态思想的时序变迁。这里选用8个截面,概要分析不同时期的生态思想。生态思想的变迁,包括生态学理论的演变和社会生态意识的变化。
(1)2001年截面。发达国家处于生态转型时期,生态学思想和现代生态意识,已经成为主流社会思想之一。一些国家的绿色政党(以生态思想为原则的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组成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带有理想主义的色调,强调生态现代化和风险管理。美国等发达国家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强调工业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则成为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准备”的一剂药方。环境和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得到空前加强。生态公平成为许多国际生态NGO的行动指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赢得大众支持。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任务,生态意识是知识分子的呐喊;“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观念有广泛社会基础,环境退化还在继续。
(2)1980年截面。80年代是生态现代化起步的年代。发达国家,生态意识获得广泛社会基础,环境立法大大加快,现代生态学迅速发展。针对现代化过程的环境问题,一些反现代化、反工业化、反生产力、稳态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思潮,在发达国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特别是《增长的极限》等研究报告提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环境问题就是污染治理和控制。但是,尾端治理是高成本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抱着观望的态度,他们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3)1960年截面。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理论处于主导地位,生态学理论在悄悄发展;生态和环境意识,更多是部分知识分子的关注点。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和美国,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环境立法也已经展开。发展中国家更关心发展问题。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仍然是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
(4)1900年截面。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生态意识还是少数学者的学术观点。
(5)1870年截面。生态意识是一种学术观点,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
(6)1820年截面。发展和进步是欧洲社会的基本观念,环境意识存在于局部地区。
(7)1750年截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兴起,城市环境问题,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8)1700年截面。科学和理性等社会思想,在欧美日益受重视。
在1700~1900年期间,世界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农业文明的各种环境观念,流行于各个农业地区。工业文明的附产品——工业和城市污染,发生在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工业文明的生态觉悟,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在某一历史截面,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态观念的共存,它们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3、简短的小结
过去300年的现代化,既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截面,可以看到这种相互作用的历史缩影。把文明进步理想化的做法,会受到历史的质疑;把文明副作用夸大化的做法,同样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