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生态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技术和经济活动。这四个因素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生态现代化的路径。生态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结果和效果。这就是路径依赖原理。

1、生态现代化的技术路径

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与所采用的技术紧密相关。人类的科技发展,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主导技术是不同的,不同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生态现代化的历史演化,受人类技术进程的影响,存在一个技术路径。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在某个历史截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不同技术的并存。这就造成了生态现代化的技术影响的截面特征多样化和时序特征的阶段化。

例如,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主导技术是农业技术,包括灌溉农业、水利技术等,还有手工业和采矿技术等。当时的经济活动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土地退化等。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技术,形成工业化大生产,环境影响扩大到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知识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管理和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问题(表1-61)。

表1-61 工业革命的不同技术群的环境影响

 技术群

年代

主要技术

地理中心

技术特点

环境影响特点

纺织

17501820

棉纺、煤炭、铁

英国中部

物质基础设施

(原材料)

严重,局部

(英国森林)

蒸汽机

18001870

蒸汽机、机械、火车

欧洲

基础设施的动力

(能源)

范围扩大,

当地大气污染

重型工程

18501940

钢材、铁路

欧、美、日

物质基础设施

(能源和材料)

严重,范围扩大(遍及发达地区)

大生产和消费

1920-现在

内燃机、汽车

欧、美、日

基础设施、大生产

严重、全球影响

信息

1990-现在

电子、服务、生物技术

美、环太地区

信息开发

(非物质基础设施)

减少单位GDP的环境影响

资料来源:格雷德尔,艾伦比 2004。注:本表的技术不是工业革命的全部技术。

2、生态现代化的资源路径

人类经济活动不能没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费模式,就成为生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模式的变化,形成了生态现代化的资源利用和消费路径。

(1)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性

在现代化过程,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5》的数据,可以发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大多数人均自然资源指标(除能源外),没有显著关系(表1-62)。

表1-62 人均自然资源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

指标

2001

1990

1980

1970

1960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人口规模

-0.016

131

-0.026

131

-0.060

131

-0.011

131

0.018

130

人口密度

0.182*

131

0.121

110

0.064

110

0.050

110

0.037

110

人均国土

-0.031

131

-0.006

110

-0.007

110

0.005

110

-0.057

110

人均农地

-0.047

126

-0.001

105

0.053

103

0.046

103

0.040

103

人均耕地

0.103

129

0.214**

108

0.143

108

0.288***

108

0.148

108

人均草地

-0.052

126

-0.027

106

0.012

106

0.004

106

-0.001

106

人均森林

0.025

131

0.023

108

-

 

-

 

-

 

人均淡水

0.111

128

-

 

-

 

-

 

-

 

人均能源

0.363***

110

0.378***

91

0.489***

90

0.673***

24

0.772***

22

人均矿产

0.110

78

0.109

82

0.095

79

0.223*

65

-

 

注:人均国土为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农地为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人均耕地、草地和森林为人均面积;人均淡水为人均淡水资源;人均能源为人均能源生产(千克油);人均矿产为人均矿产生产(美元)。相关系数的标记:* 表示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表示显著相关,***表示非常显著相关,其他为不相关。

在20世纪后40年里,人口规模、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2001年,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和人均矿产生产,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人均能源生产,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

(2)现代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消费模式

在现代化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生产)和消费模式,既有很大的国际差异和品种差异,也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我们选择7种基本矿产和3种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产品,分析资源利用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其中,消费模式变化,以第二节15个时序分析国家为样本。

在1970~2000年期间,人均钢铁产量、水泥产量和原木产量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人均铝产量和人均铁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人均镍产量和人均锌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不同年代不同,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况;人均铅产量和人均锡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关系(表1-63)。矿产资源利用,存在国家和品种差异。

表1-63 人均金属产量等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

指标

2000

1990

1980

1970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相关系数

国家

人均钢铁产量

0.502

***

76

0.659

***

69

0.577

***

77

0.749

***

53

人均水泥产量

0.486

***

120

0.587

***

96

0.655

***

93

0.777

***

91

人均原木产量

0.300

***

123

0.406

***

104

0.327

***

94

0.457

***

77

人均铝产量

0.336

**

35

0.342

*

32

0.404

***

31

0.332

 

25

人均铜产量

-0.004

 

36

-0.021

 

34

-0.170

 

32

-0.107

 

31

人均铁产量

0.349

**

43

0.666

***

37

0.609

***

40

0.696

***

34

人均铅产量

-0.076

 

19

0.043

 

32

0.397

**

37

0.497

***

34

人均镍产量

0.492

*

16

0.102

 

18

0.366

 

19

0.301

 

13

人均锡产量

-0.103

 

15

-0.277

 

24

-0.272

 

24

-0.141

 

24

人均锌产量

0.284

 

32

0.585

***

29

0.572

***

28

0.551

***

24

注:相关系数的标记:* 表示相关,**表示显著相关,***表示非常显著相关,其他为不相关。

资源消费模式的变化,不同资源品种会有所不同。这里,我们选择人均铝消费(图1-61)、铜消费(图1-62)、铅消费(图1-63)和锌消费(图1-64),分析资源消费模式的变化。在过去30年里,人均铝消费在上升,部分国家人均铜消费略有上升,部分国家人均铅消费在下降,人均锌消费稳中有变,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以见,某种资源的人均消费,不是永远上升,而是可能存在极限值或转折点;现在的上升,将来也可能变化。

3、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路径

环境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的变化,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实质是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的叠加。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路径,目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用世界银行和OECD的数据,检验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现代化过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检验了环境退化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发现城市颗粒物浓度和城市SO2浓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曲线,为倒U形曲线。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曲线的检验和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EKC假设: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现象比较少;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环境退化现象会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时,环境退化现象会逐步消失。环境退化和人均收入的关系曲线为一个倒U形曲线(珀曼等 2002)。

首先,环境问题主要有: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土地退化等。由于有些指标数据难以获得,这里主要研究前四种指标与人均收入变化的关系。

其次,国家样本的选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同步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代表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所以,主要以发达国家的数据检验EKC曲线。为便于与第二节时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下面选择第二节时序分析的8个发达国家为分析样本。

其三,在过去40年里(1960~2000年),发达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所以,研究发达国家的环境指标的时序变化,就可代表环境变化与人均收入关系的EKC变化。

其四,历史截面的回归分析,由于不同国家规模大小、数据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容易产生分析误差,需用时序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检验。这里直接用时序数据,检验EKC。

第一项检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家CO2排放总量: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先后出现下降(图1-65)。

人均CO2排放量: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先后下降(图1-66)。

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英国、法国、美国等8个样本国家,先后下降(图1-67)。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先后下降(图1-68)。

样本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EKC:英国(图1-69)和法国(图1-70)。

其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EKC:荷兰(图1-71)和瑞典(图1-72)。

主要结果:有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符合EKC,有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不符合EKC。

图1-71  荷兰温室气体排放的EKC

第二项检验:空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人均SO2排放量: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7个国家,先后出现下降(图1-73)。

人均NOX排放量: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7个国家,先后下降(图1-74)。

人均VOC排放量:美国、英国和法国等8个样本国家,先后下降(图1-75)。

人均颗粒物排放量: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5个国家,先后下降(图1-76)。

样本国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EKC:英国(图1-77)和法国(图1-78)。

其他国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EKC:荷兰(图1-79)和瑞典(图1-80)。

主要结果:部分国家的经验符合EKC,部分国家的经验不符合EKC。

图1-77  英国空气污染物排放的EKC

第三项检验:有机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每日工业有机废水排放量:美国、英国和法国等5个国家,先后出现下降(图1-81)。

人均工业有机废水排放量:美国、英国和法国等6个国家,先后下降(图1-82)。

样本国家工业有机废水排放的EKC:英国(图1-83)和法国(图1-84)。

其他国家工业有机废水排放的EKC:荷兰(图1-85)和瑞典(图1-86)。

主要结果:部分国家的经验符合EKC,部分国家的经验不符合EKC。

图1-85  荷兰工业有机废水排放的EKC

第四项检验:城市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人均城市废物排放量:美国略有下降,其他在上升(图1-87)。

人均家庭废物排放量:美国略有下降,其他在上升(图1-88)。

主要结果:绝大多数样本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不符合EKC,人均废物在上升。

图1-87 1980~2002年人均城市废物排放量

综合结论:

第一点:三类指标(气候、空气和水体),部分符合EKC。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有机废水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部分国家的经验符合EKC,部分国家不符合EKC。

第二点:固体废物指标,基本不符合EKC。人均城市废物、人均家庭废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绝大多数样本国家的数据不符合EKC,它们的人均废物排放在增加。

第三点:EKC是有条件地成立。EKC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环境退化的变化,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且与国家的环境政策、生产和消费模式有很大关系。

(2)OECD国家的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是OECD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环境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它要求促进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实现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相应转变(OECD 2002)。

脱钩(decoupling)的定义。在某一时期,当环境压力的增长比它的经济驱动因素的增长(如GDP增长)慢时,就是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脱钩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环境变量稳定或下降,而经济驱动因素继续增长。相对脱钩:环境变量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比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要慢(OECD 2002)。

OECD研究了39个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表1-64)。它发现:

第一,环境与经济脱钩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成员国中。其中,相对脱钩现象,广泛存在;绝对脱钩,也比较普遍;少数环境指标,脱钩现象比较少见。

第二,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因为,在39个指标中,绝对脱钩现象,只有3个指标没有发生;最少1个指标的脱钩,发生在2个国家。

第三,全部39个指标覆盖很广的环境问题。其中,16个指标与国民经济整体有关,23个指标与专门经济领域有关,如能源、交通、农业和制造业。

绝对脱钩分为两种情况:环境变量稳定,经济继续增长;环境变量下降,经济继续增长。第一种,部分符合EKC;第二种,完全符合EKC。在39个脱钩指标中,有36个指标出现了绝对脱钩;在30个国家中,有29个国家(不含土耳其)至少有1个指标出现绝对脱钩。很显然,在OECD成员国中,EKC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还会继续发展。

表1-64 OECD国家的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30个国家)

注:原表的OECD成员国家的总数为30个。原表包含31个指标,其中有些指标包含多个子指标;本表将其拆分成39个指标。**表示绝对脱钩,*表示相对脱钩,X表示没有脱钩,NA表示没有数据。

如果把全部30个国家39个指标作为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脱钩的整体代表,那么,OECD国家总的绝对脱钩率约为33%,总的相对脱钩率约为19%,总脱钩率约为52%。由此可见,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环境和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