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生态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现代化的其他领域和方面相互作用,而且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更为突出。生态现代化,既不是单纯的环境保护,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环境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压力),也要研究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还要分析环境和生态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为了理解和推进生态现代化,需要对各种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环境评价是重要工具。
1、环境压力和环境表现评价
(1)环境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生态现代化的影响因子,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国内因子、国际因子和环境因子。
国内影响因子主要有:人口规模、现代化水平、经济增长、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化、科技、文化、政治、地理条件、生产和消费模式等。
国际影响因子主要有:国际环境协议、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国际旅游、世界资源和能源、国际竞争、全球气候变化、跨国环境污染等。
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有:全球的自然环境、国内的气候和空气、河流和水体质量、海洋环境、固体废物和有毒物、土地变化、森林、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规模和质量等。
(2)几种环境压力和环境表现评价。
关于环境问题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环境压力和环境表现评价有欧盟和欧洲统计署的环境压力指标(EU and Eurostat 1999)、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的生态足迹(WWF 2004)、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联合完成的环境表现指数(YCELP 2006)和环境可持续指数(YCELP 2005)等。它们的指标结构如表1-65。
环境压力指标(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icators),是反映环境压力的一套指标;包含48个环境压力指标,但没有综合的环境压力指数。
环境表现指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是监测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方法。EPI服务于两个环境目标:减少人类健康的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系统的活力和自然资源管理。它包括环境健康、生态系统活力与自然资源管理等两个维度和16个指标(YCELP 2005)。
环境可持续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是测量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环境可持续性,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环境资源的长期维持。ESI测量自然资源存量、环境历史、污染存量和流动、资源开发、改变未来污染和资源利用的制度和能力(YCELP 2005)。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测量生态压力的一种方法。EF测量一个人(或城市和国家等)所需要的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等于为其提供消费和服务所需要的“全球面积”,包括提供食品和纤维的消费、吸收能源消费的废物和提供基础设施等所需要的土地面积(WWF 2004)。
从各个研究机构发表的评价结果来看(表1-66),环境表现指数、环境可持续性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都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它的环境可持续性好于许多发达国家。
表1-66 环境表现、环境可持续性和生态足迹的国际比较
国家
|
2003年人均GNI
|
2006年EPI
|
排名
|
2005年ESI
|
排名
|
2001年人均EF
|
排名
|
美国
|
37870
|
78.5
|
25
|
52.9
|
41
|
9.5
|
1
|
日本
|
34180
|
81.9
|
12
|
57.3
|
27
|
4.3
|
27
|
德国
|
25270
|
79.4
|
20
|
56.9
|
28
|
4.8
|
20
|
英国
|
28320
|
85.6
|
5
|
50.2
|
58
|
5.4
|
13
|
法国
|
24730
|
82.5
|
11
|
55.2
|
32
|
5.8
|
11
|
澳大利亚
|
21950
|
80.1
|
18
|
61.0
|
10
|
7.7
|
3
|
意大利
|
21570
|
79.8
|
19
|
50.1
|
62
|
3.8
|
30
|
加拿大
|
24470
|
84.0
|
8
|
64.4
|
5
|
6.4
|
7
|
俄罗斯
|
2610
|
77.5
|
28
|
56.1
|
30
|
4.4
|
25
|
墨西哥
|
6230
|
64.8
|
56
|
46.2
|
83
|
2.5
|
48
|
巴西
|
2720
|
77.0
|
30
|
62.2
|
9
|
2.2
|
52
|
中国
|
1100
|
56.2
|
84
|
38.6
|
120
|
1.5
|
71
|
印度尼西亚
|
810
|
60.7
|
69
|
48.8
|
69
|
1.2
|
81
|
印度
|
540
|
47.7
|
105
|
45.2
|
91
|
0.8
|
114
|
尼日利亚
|
350
|
44.5
|
109
|
45.4
|
89
|
1.2
|
82
|
世界平均
|
5510
|
-
|
-
|
-
|
-
|
2.2
|
-
|
国家样本数
|
129
|
-
|
118
|
-
|
128
|
-
|
130
|
相关系数
|
|
0.6326***
|
|
0.4699***
|
|
0.8163***
|
|
2、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效益评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不少人认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只是投入,没有产出,没有效益。很显然,环境治理的社会效益是存在的,那么,环境治理有没有经济效益呢?关于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效益评价,是改进和完善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
199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向美国国会提交了1970~1990年期间《清洁空气法案》的净收益的调查结果(泰坦伯格 2003)。结果显示,收益的现值(贴现率为5%)为22.2万亿美元,成本为0.523万亿美元,净收益为21.7万亿美元(表1-67)。
表1-67 1970~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货币化的收益与成本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现值
|
收益
|
355
|
930
|
1155
|
1248
|
22200
|
成本
|
14
|
21
|
25
|
26
|
523
|
净收益
|
341
|
909
|
1130
|
1220
|
21700
|
注:数量化的收益:降低的死亡率、降低的慢性支气管炎、铅中毒、中风、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的发生率、更为清晰的可见度、对建筑物伤害的减少、提高农业产出等。数量化的成本:商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安装污染控制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成本),设计及实施相关规定、监督与采取强力措施遵守这些规定所引起的成本。第一种成本,是以更高的价格的形式,转嫁给了消费者。
资料来源:泰坦伯格 2003。
显然,污染控制是有经济意义的。如果要证明政策有效,还需证明净收益是最大的。
3、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价
2001年,联合国组织开展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它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为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而提高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奠定科学基础(MEA 2005)。
此次评价重点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1)提供食物、纤维、木材和能源等方面的供给服务;(2)调节气候、洪水、疾病、废弃物和水质等方面的调节服务;(3)提供观赏娱乐、美学享受以及精神收益等方面的文化服务;(4)在土壤形成、光合作用和养分循环等方面的支撑服务(表1-13)。
生态系统评价获得一些重大发现(表1-68和表1-69)。结果显示,生态现代化势在必行。
表1-68 千年生态系统评价的四大发现
四大发现
|
主要内容
|
生物多样性大丧失
|
在过去50年中,人类对生态系统改变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同一时间段的情况;因此,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巨大丧失,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可逆转的
|
生态系统服务退化
|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已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福祉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获取以上收益的成本日益上升,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已经退化。除非人类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否则,后代能够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收益将大大减少
|
生态系统服务恶化
|
在21世纪前半叶,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状态可能恶化
|
通过重大改革,可以扭转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
|
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要的同时,扭转生态系统服务退化,是有可能的;但它需要重大的政策、体制和运行方式的改革。通过努力,可以找到保护和提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许多选择
|
资料来源:ME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5。
小结
本章的分析,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转型的300年时序分析;第二,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转型的8个截面分析;第三,生态现代化的案例分析,包括生态现代化的国际案例、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由于历史的短暂,目前的生态现代化,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多样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趋势,或者说基本特征的苗头(表1-70)。这些是扩展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事实基础。
表1-70 生态现代化的36个长期趋势和基本事实
编号
|
事实
|
编号
|
事实
|
|
生态响应领域的长期趋势
|
|
|
1
|
18世纪以来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在上升
|
6
|
18世纪以来人均矿产生产具有地域多样性
|
2
|
18世纪以来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态足迹在增大
|
7
|
18世纪以来人均空气污染从上升到下降
|
3
|
18世纪以来人均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在下降
|
8
|
18世纪以来人均工业废水BOD从上升到下降
|
4
|
18世纪以来人均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下降
|
9
|
18世纪以来温室气体在增加,但部分国家已经下降
|
5
|
18世纪以来人均钢铁产量从上升到下降
|
10
|
19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在增加
|
|
生态经济领域的长期趋势
|
|
|
11
|
18世纪以来物质经济效率和土地生产率在上升
|
16
|
20世纪以来经济能源和资源密度从上升到下降
|
12
|
18世纪以来物质经济的比例在下降
|
17
|
20世纪以来单位GDP的CO2排放从上升到下降
|
13
|
18世纪以来人均物质产值在上升
|
18
|
20世纪以来废物循环利用率在上升
|
14
|
20世纪以来谷物单产和现代有机农业在上升
|
19
|
20世纪以来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具有地域差异
|
15
|
20世纪以来化肥使用强度从上升到下降
|
20
|
20世纪以来EKC现象在上升
|
|
生态社会领域的长期趋势
|
|
|
21
|
18世纪以来物质劳动力比例在下降
|
26
|
20世纪以来城市废水处理率在上升
|
22
|
19世纪以来人均服务收入在上升
|
27
|
20世纪以来城市空气污染从上升到下降
|
23
|
19世纪以来长寿人口比例在上升
|
28
|
20世纪以来人均城市废物在上升
|
24
|
19世纪以来城市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在上升
|
29
|
20世纪以来能源使用效率从下降到上升
|
25
|
19世纪以来农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在上升
|
30
|
20世纪以来环境风险具有地域差异
|
|
生态现代化的基本事实
|
|
|
31
|
20世纪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在持续变化
|
33
|
20世纪国际环境协议和国际污染有全球性影响
|
32
|
20世纪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在持续变化
|
34
|
人均收入与许多人均自然资源的相关性不显著
|
35
|
20世纪生态转型具有高度的不平衡性和不同步性
|
36
|
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具有品种和地域差异
|
(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