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世界生态现代化评价面临许多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缺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统计数据非常少,而且统计口径也存在国际差别。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评价,同样面临着统计数据缺乏、统计口径差别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统计资料,生态现代化评价的30个评价指标中,在1990~2004年期间约有12~19个指标具有统计数据(表4-23)。显然,统计数据的不足,将影响评价结果。为了大致了解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利用有限的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2000年和2004年的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表4-24)。下面简要介绍评价结果。由于指标较少,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表4-24 2000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
2004年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
1、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2004年,中国大陆只有1个地区(北京),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他30个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4-24)。所以,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2004年,北京等13个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超过全国平均值,山西等18个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前沿
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前10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青海、浙江、黑龙江、福建、天津、广东和江苏;他们的生态现代化指数分别为:61、55、50、48、47、46、46、46、45和44分。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后10名的地区分别是:湖南、湖北、陕西、安徽、广西、新疆、河南、河北、宁夏和山西;他们的生态现代化指数分别为:38、38、37、36、36、35、34、33、32和32分。
3、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差距
首先,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国内差距(表4-2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的地区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29分,相对差距约为92%。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值为61分,最小值为32分,平均为41分。
其次,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国际差距(表4-2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65分,相对差距约为2倍。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27分,相对差距约为85%。
4、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追赶
生态现代化指数和排名的变化,反映了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变化。从2000年到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上升的地区有15个,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这些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相对提高(表4-26)。
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各个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不同,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达到29分(表4-23)。如果按照“三大片八大区”划分,西部片和北方片的生态现代化指数都为41分,南方片为43分;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华东沿海、华北沿海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27)。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现代化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图4-4)。
表4-27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三大片
|
生态现代化指数
|
八大区
|
生态现代化指数
|
北方片
|
41
|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
43
|
华北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
45
|
黄河中游(河南、山西、陕西、内蒙)
|
36
|
南方片
|
43
|
华东沿海(江苏、上海、浙江)
|
49
|
华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
42
|
长江中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
38
|
西部片
|
41
|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42
|
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
39
|
注:香港、澳门和台湾,属于华南沿海地区;由于环境数据有限,没有评价其生态现代化指数。
图4-4 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的不平衡性
(注:本图为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示意图,完整中国地图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
(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