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1978-2010年)概要

2012年08月09日15: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 农村贫困人口 1986年 农村贫困地区 扶贫规划 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经营 农村改革 扶贫经验

下 篇

新阶段(2001-20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随着“八七计划”的如期实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政府正确估计了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背景下,农村的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新任务,在2001年5月及时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继“八七计划”之后又一个指导全国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对21世纪初的扶贫战略作出全面描述,明确提出了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基本方针、对象和重点、以及主要政策措施。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困现况

21世纪初,中国农村依然存在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是3000万,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在3%左右;低收入人口6000多万。这9000多万农村人口,是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

从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看,西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相对提高。2000年底东、中、西部农村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5.43%,34.00%和60.57%(1993年分别为10%,39%和51%)。

从贫困人口的集中度看,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呈分散化趋势。“八七计划”期间,592个国定贫困县可以覆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70%以上,县内贫困发生率为30%;目前的592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仅覆盖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54%,贫困发生率9%。 

尽管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但扶贫工作难度却加大。第一,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较差等因素,目前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容易重新返回到贫困状态。第二,尽管扶贫开发已使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状况明显改变,但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变化,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第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面临就业压力,这必然会影响到贫困人口的就业,使很多本来能够奏效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这些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反差较大。

六.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纲要》明确指出,“我国2001-2010年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这个目标是在实现“八七计划”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考虑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

根据这个目标,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帮助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二是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三是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创造条件。

七.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开发式扶贫方针,这是我国多年扶贫开发最根本的经验,也是制定一切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涵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同时,《纲要》根据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特点,结合多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四条工作原则:

一是要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因为贫困的成因是复杂的,消除贫困的措施也必须是综合的。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扶贫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贫困地区不仅要发展生产,增加农户收入,还要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失衡是农村贫困的根本成因,所以,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通过退耕还林、自愿移民等方式,减轻贫困地区的生态和资源压力,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不仅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人,更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只有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才有可能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主导是中国扶贫开发最主要的特征,是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保证。在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