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重构中国扶贫战略

2010年10月11日16:1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穷人 扶贫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规划 1986年 数学模型法 科学发展观 1983年 社会偏好 贫困人口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体和主题,以及条件、环境、标准、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期扶贫工作,应以崭新的理念,重谋路径、重组资源、重构战略。而以创新的思维,全面理清扶贫扶谁、扶贫谁扶、扶什么、怎样扶等方面的问题,是重构战略的关键

中国扶贫开发经历30多年的持续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减缓,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体和主题,以及条件、环境、标准、对象、内容、范围、规模、方式、路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期扶贫工作,应以崭新的理念,重谋路径、重组资源、重构战略。而以创新的思维,全面理清扶贫扶谁、扶贫谁扶、扶什么、怎样扶等方面的问题,是重构战略的关键。

扶贫扶谁?

中国扶贫事业的巨大成就,得到国内外社会的普遍公认,但在扶贫标准的确定、扶贫人口的规模、扶贫对象的产生等问题上一直意见纷呈。重构扶贫战略,应对此做出明确回应,该修订的修订,该调整的调整,实行“一线制”(即低保、扶贫只划定一条线),分出两类人(即看有无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有者,扶贫部门助发展;无者,民政部门给低保)。低保到户,扶贫到人。

1.扶贫标准如何确定。

我国在1985年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标准线,以后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逐年更新,按照惯例,国家每年都把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贫困线的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这种完全以收入来确定贫困人口的方式,在当时的背景下是正确的,那时的几亿农民都是从一穷二白中齐步走出来,财富占有及消费水平差别不大。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家庭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用于医疗、教育、通讯、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逐年增加,消费水平千差万别。收入是流量,财产是存量,消费是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仅以“收入”论“贫困”,显然存在偏颇,有失公平、公正。

要科学认定贫困人口,目前应综合考虑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要素。现实中,有些人,即使收入较低或没有收入,但财富占有较多,就不应归为“穷人”;有些人,即使收入较高,但基本生活消费更高,“上学钱挤占了买米钱”、“看病钱挤占了买菜钱”,温饱问题反而成为问题,这类人理应归为“穷人”。在贫困地区,“不上学一世穷,上大学立即穷”的悖论和“吃不慌、穿不慌,一场大病全泡汤”的现象屡见不鲜。

2.扶贫规模多大为宜。

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恩格尔系数法、数学模型法、基本需求法和比例法。不管根据哪种方法,大部分国家的扶贫规模都在总人口的10%以上,比如印度在20%以上、巴西16%以上、越南15%以上、欧盟区的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在9%—18%之间、美国12%以上、俄罗斯13%左右、韩国14%左右、日本15%左右。2009年我国公布的扶贫对象为3597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69%。如果按这样的比例跟国际比较,中国贫困问题已经微乎其微。这也是导致一些国际组织不愿意把中国再看成发展中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的重要根源。2010年5月,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说:“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发达国家害怕中国人好起来,中国更没有必要在贫困人口规模上讳疾忌医。

事实上,中国只是以少数地区的发达和少数人的富有掩盖了广大农村的落后和大多数农民的贫穷。有资料显示,中国0.4%的富人占有70%的社会财富。“张村有个张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张百万”,对于个体而言,我国贫困问题还十分严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等专家的研究文章称,中国尚有1亿左右的人口营养不良,占总人口的7.4%,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位),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与美国、德国相比还有35%左右的差距。在发达国家被当成普通饮品的牛奶,在中国农村还算是奢侈消费品。2009年4月8日,世界银行在《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历程的演进》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按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贫困人口数字远高于中国官方公布的贫困人口,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两倍。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