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贡格尔草原上的鼠洞。
本报记者 贺勇摄
核心提示
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让牧民们挠头不已。绿色的草原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
在乌拉特草原生活了40多年的牧民苏雅拉图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老鼠。
5月的乌拉特草原,黄褐色的地表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而往年这个时候,乌拉特草原已是牧草返青的季节,满目绿色。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统计,截至5月25日,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9821.6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245.96万亩。
在鼠害严重的地区,一公顷土地上有1400多只老鼠
来到草原,这里已经看不到大规模的老鼠活动,这是因为前几天刚进行了大规模的飞机灭鼠。
“你要是前几天来,老鼠到处跑,现在都不敢在草原上骑马了,到处是老鼠洞,马跑上去很容易摔倒。”苏雅拉图说。他的家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
据统计,目前全区12个盟市全部有鼠害发生,涉及27个旗县区。内蒙古大部分牧业旗县都成了鼠害重灾区。
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
巴彦淖尔市草原站的副站长樊强告诉记者,在无鼠害示范县乌拉特前旗,今年鼠害危害面积达100万亩,严重鼠害危害面积75万亩。其中,有50万亩采用飞机防治,计划10天内防治完;20万亩采用机械防治;5万亩采取人工防治。
樊强说,用飞机防治效果最好,一个架次可装药800公斤,防治5万亩。通过对近日飞机防治区域进行观察,发现洞外已经看不到老鼠,但在未防治区域内的洞群周围仍有很多老鼠。
据介绍,灭鼠的飞机是从鄂尔多斯通用航空公司租用的。“从鄂尔多斯起飞就开始算钱”,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的畜牧师那日阿拉腾说。
草原上常见鼠种的数量变动遵循着低谷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4个阶段。内蒙古制定了草原鼠害防治实施计划,积极推广应用无残毒的生物制剂,采取生物、生态、化学、物理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
据统计,各地已投入灭鼠毒饵1023.5吨,投入劳力81879人次,技术人员3769人次,飞行62架次,动用器械11437台次,出动车辆5807台次。目前,重点地区鼠害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超载过牧致草原退化,是鼠害的根本原因
内蒙古草原上栖息着50多种鼠类,对草原形成大面积危害的地上栖息种类主要是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大沙鼠和草原鼢鼠。
害鼠不仅大肆啃食刚返青的牧草,严重阻碍牧草正常生长,极大减少了草场的生物单产,与牲畜形成争草之势,还因其盗洞行为严重,破坏土层结构和牧草根系,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破坏草地生态平衡。
研究表明,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高度是鼠类选择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当植被达到一定高度时,即不适应鼠类栖息。由此可知,长期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是引发鼠害的根本原因。
内蒙古草原工作站高级畜牧师、草原鼠害防治专家乔峰举例说:布氏田鼠一般生活在草被非常低矮、接近裸露的地方。在锡林郭勒盟,以前草长得很高,布氏田鼠只能生活在个别的窄小地区。但是,由于近年连续干旱,草场严重退化,这种田鼠成了重要害鼠,不仅吃草,而且挖掘洞穴,更加剧了草原沙化。
而草原极度沙化又为长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和繁殖条件,长爪沙鼠的一个洞系就可挖出成吨的沙土。这些沙土是扬沙的材料,短期内就能造成草原沙漠化。
与此同时,捕食鼠类的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
“现在老鼠没有了天敌。”在苏雅拉图的记忆中,20年前,自家的草场里不时有狐狸、老鹰、蛇出没,现在根本见不到这些动物的影子。
据了解,天敌动物虽然不能彻底消灭鼠害,但在正常年份,它们和鼠类的数量比保持着相对稳定。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尤其是农药的广泛使用,再加上乱捕滥杀天敌动物,鼠类的许多天敌逐年减少,从而为鼠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
灭鼠面积只占实际发生的20%左右,给明年鼠害埋下隐患
截至5月25日,内蒙古共完成春季草原灭鼠面积1879.79万亩,仅占危害面积的19.1%,未防区域内鼠害的繁衍扩散为明年的鼠害发生和危害埋下了隐患。
据记者了解,基层很多地方缺乏防治经费。乌拉特前旗农牧局副局长、草原工作站站长斯琴巴图认为,这次严重的鼠害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总爆发,以往年年只是点上防治,无法做到大面积防治。
由于资金缺口巨大,内蒙古每年完成草原灭鼠面积只占实际发生面积的20%左右。
鼠情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也是鼠患泛滥的重要原因。“建立完备的鼠情监测体系十分重要,建议国家将草原鼠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纳入规划。”内蒙古农牧业厅草原工作站植保科科长张卓然说。
更令人担心的是,布氏田鼠、长爪沙鼠等鼠类近年来增强了药物抵抗能力,传统灭鼠药物杀伤力明显减弱,而全国范围内普遍缺乏对草原副作用小的新型灭鼠药,灭鼠亟须使用技术含量更高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