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由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紧急救援:政策与体制”研讨会在京召开。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总干事张群生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体系是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他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实现小康、满足初步富裕以后,人们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对“安全”和“安心”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保障以及免遭或减少灾害痛苦的需求更强烈,这种需求可以称为“安全消费”。这种消费有着广阔的空间,小到个人、家庭、学校、单位,大到各行各业、城乡区域,都希望配置先进的装备、有效的培训、良好的服务来保障人身安全,安全消费已提上日程。“安全消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消费,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是否坚持科学发展,首先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基本安全标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否得到有效地保障。政府有责任加大对紧急救援的财政支出,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安全的生存环境,企事业单位也有责任确保对紧急救援一定的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另一方面是个人消费,现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等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安全、注重健康,对安全消费的投入多少普遍认可。
他指出,紧急救援作为一个产业,其服务的内容和产品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市场,比如我们所需要的救援设备需求庞大,按照国际发达国家救援装备水平来测算,每年我国将会产生数百亿的购买力;而从事紧急救援及相关专业人员按上述标准将需要数十万个岗位,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为了建设好这样一个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对所需要人员进行培训,又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市场。加之医疗救助保障、保险完全赔付、通讯网络等等,这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和经济大国来说,每年国内将有上千亿人民币的市场潜力,国际需求也将近千亿美元。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人大财经经济委员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亚洲风险研究中心、民政部紧急救援中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各部委及研究院所的50多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同探讨了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民间组织在紧急救援中的作用、紧急救援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等各项议题。(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振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