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原本是一种与列宁主义相区别、又自名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发轫之初,它以“学院式的马克思主义”为特征,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改变理论路径和关注点,从过去局限于哲学思辨开始转向思考研究重大社会问题。近30多年以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涉及的课题、形成的流派如下:
一、晚期资本主义危机批判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现象为批判对象,力图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形式已变化、程度又加深的社会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处于晚期危机时期、必然被新社会代替的结论。
比利时经济学家恩斯特•曼德尔认为,当代资本基本运动及其固有矛盾发展到了极端,资本主义危机呈现爆发性和扩散性特点,将导致国际工人阶级群众运动废除资本主义。
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指出,晚期资本主义存在着经济上的“滞胀”危机、政治上的“合理性危机”与“合法性危机”、文化上的“动因危机”。这些互为因果、共同作用的普遍危机,造成资本主义衰亡之势。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发生了,取代晚期资本主义的将是“交往合理化社会”。
美国学者特里•博斯韦尔和威廉•迪克逊则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消弭的观点,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阶级剥削仍然会导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只是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或没有同时具备。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其不足在于观点有的保守有点片面,因而实践上少有作为。
二、市场社会主义论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历克•诺夫发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与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关系的大讨论。
美国学者阿诺德为一派认为,社会主义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中的竞争会产生资本主义复辟。亚历克•诺夫一派则认为,中央计划是无效率的经济机制,市场社会主义就是要将市场与社会主义联姻,运用市场机制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即发展经济和实现公平。市场不为资本主义专有,市场的弊端又可用民主政治的调控来克服,所以,市场社会主义是可行的。
苏东巨变之后,市场社会主义的支持意见占了上风。但仍有人认为,以民主计划机制代替中央计划机制,就能克服后者的弊端,因此社会主义无需实行市场经济。美国学者迈克尔•艾伯特和罗宾•哈纳尔提出了参与性计划模式,主张通过社会协商的办法达到经济的有计划、高效益运行。
通过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出市场和计划机制可以运行于不同性质的经济中,并且对计划、市场机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还主张社会主义要运用高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制。但是他们有时把社会主义仅当作一种价值观,错误地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同样可以实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