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行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并已责成各地人民银行和电信企业推进这项工作。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我国电信计费目前尚缺乏有效、公正的第三方监督,这一设计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对电信用户并不公平。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杜建国表示,“用电信缴费信息考量个人诚信”,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方面,本身无可非议。但由于用户所缴费用全部基于电信部门计费系统的计量结果,且这种计量目前只有行业内部检测,缺乏第三方的有效监督,这成为上述制度设计背后的最大漏洞。
杜建国曾参与起草国家质检总局主持的《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检定规程》,对该系统有深入研究。据杜建国介绍,自2004年起,信息产业部门已连续三年按照自己制定的检测方法,对全国在用的电信计费系统进行了检测,各运营商的计费设备都已多次取得业内检测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但另一方面,由计费系统引起的争议和纠纷仍处在较高水平。发展改革委新近公布的价格检查案件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查处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通信运营商提供短信、套餐等服务存在一定的价格欺诈行为。
长期从事通信计量研究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海涛分析认为,电信消费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电信计费监督管理工作还未理顺,行业管理监督、计量监督和价格监督部门认识和意见不一,致使对电信计费系统的监督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更为科学、公平的检测标准,这种不同性质监督上的缺失必然带来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导致电信计费系统不能公开、透明,最终造成用户计费投诉和纠纷。如果以未得到社会认可的计费系统的计费结果作为社会诚信记录,必然带来公众对诚信系统认可程度的降低或不信任。
专家们呼吁,要采用国际通用的更为公平、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共同检测,尽快提高计费系统的透明、公开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计费结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