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华留学情况,从生源数量看,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区,这些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泰国、巴基斯坦、也门、哈萨克斯坦、韩国、尼日利亚、俄罗斯。
2023-10-18 15:07
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主要采取引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以技术输出类合作为主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落地,“产-学-研-用”协同研发攻关类的合作较少。
2023-10-18 14:57
光纤/卫星通信、第五代通信技术(5G)等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更快速、更可靠和更高容量的数据传输,并结合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升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能力。
2023-10-18 14:53
目前物种灭绝速度“至少比过去一千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千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气候危机”列为严重威胁人类未来的三大地球危机之一。
2023-10-19 09:42
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大科学计划。联合开展“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制定区域减灾规划。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空—天—地”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减灾技术标准融通。培养“一带一路”减灾人才,增强抗灾能力较弱国家的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近年来学界逐渐意识到:不能将环境、经济和社会视为独立的问题,甚至不能将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3个“支柱”,尤其是经济增长应当嵌入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中。
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生态屏障建设战略;创新保护—开发—利用全链条水资源利用战略;建立系统和长期的监测-研究-预警-服务平台;建设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
2023-10-18 15:03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医疗卫生条件和国民健康素质有所不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任重道远,亟须系统观下的建设理念指导与整体布局谋划。
2023-10-18 15:15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科技创新联盟,推进技术多向转移;加快科技人才培养,构筑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共同体。
2023-10-18 14:59
推动气候补偿基金等融资机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落地,以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开发气候友好型产品和融资机制,扩大气候适应领域的资金。
2023-10-18 14:22
利用“一带一路”能源经济模型(CGEM-BRI),模拟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和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低碳转型路径,分析共建国家低碳转型潜在的资金、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需求,给出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气候合作的建议。
2023-10-18 14:49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分布于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气候变化影响及低碳转型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技术需求特征。
预估研究表明,实现全球碳中和前,“一带一路”地区平均与极端气候变化将沿着目前的趋势非线性发展,气候变化灾害风险整体上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碳中和时期,气候变化特征将呈现新格局,气候风险将出现新变化。文章综合分析并识别“一带一路”地区重大气候灾害风险及空间差异性,提出相关防范应对建议。
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合作国家、合作领域、合作对策3个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气候合作的总体战略,明确了东南亚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气候合作的重点地区,以及在技术、资金、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领域。进而提出了整合“顶层设计—资金保障—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话语体系”多措并举的系统化合作方案。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主要聚焦健康、绿色、数字和创新4个重点领域。合作领域重点聚焦在材料科学、工程电气电子、应用物理、环境科学和化学物理5个领域。
本文系统阐释“一带一路”倡议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意义,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效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