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标题图片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何道峰:
内容全面,求真务实,关注贫困群体,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是非常专业权威的扶贫交流平台。
陈锋:
发展访谈主题鲜明,版面活泼,插图醒目,可读性、可视性强。
何传启:
中国发展门户网,既是推进中国持续发展的一个网络平台,也是全面透视中国国情的一个顶层门窗。
闫敏: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描中国社会发展动向,凸显广阔国际视野,全面展现中国发展成就。
何培忠: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入基层报道慈善公益事业,及时发布救助信息,非常难得。
杨多贵:
发展访谈特色鲜明,搭建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沟通中国与世界。
杨富强: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中国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介绍国外的发展经验,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专业网站。
李军洋: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深入,倡导节能减排,弘扬低碳发展理念,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领域交流平台!
孙全辉:
中国发展门户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生态环境频道关注生物多样性,传递正能量!
阙志华:
简洁、清新、大气,有内涵,国际范!

访谈实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中国网 郑亮/摄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于9月5日在杭州闭幕,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致闭幕辞,随后又在中外记者会上介绍了本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此次峰会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理解这些成果?《中国访谈》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来做解读。

陈教授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陈凤英: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

杭州峰会举行之前,世界舆论普遍表达了一种期盼,就是希望通过此次峰会,中国可以为世界经济的振兴开出“药方”,贡献出“中国方案”。从会议结果来看,您觉得大家这种期盼是否得到了满足?

陈凤英:

应该说得到了满足。昨天习主席在记者会上用了一个“圆满结束”,“胜利结束”我们是经常说的,“圆满结束”说得比较少,但是他说“圆满结束”。还有他讲成果的时候,讲到“丰硕成果”,我们(以前可能会说)得到了一系列成果或者许多成果,他用了“丰硕成果”。为什么这么讲呢?29项成果,过去十次的G20峰会从来没有,我们预测是28项,最终是29项,超过预期。

他后来讲了很多东西,就是我们达成广泛共识,从这几个词来看,我们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我们看到各国领导人都有开记者会的,包括安倍都大加赞赏这次峰会的成果。

中国“药方”我们一直都在体现,比如我们的峰会主题,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开出“药方”,这次最明显的就是问题导向。所谓问题导向,就是世界经济面临问题,这是去年安塔利亚峰会习主席讲到的,就是我们要号脉。今年杭州峰会我们要开“药方”,但是这个“药方”是综合的药方,就是要标本兼治。从主题中可以看出来:首先我们要创新,第二我们要有活力,第三我们要联动,第四我们要包容。

从主题开始,到议题议题设置,全部由中国在设计,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最终拿出来一个中国方案,我认为是非常圆满的一次会议。

这里面还有一个表现,过去的G20峰会往往是非常紧张的,因为它是为期一天半的机制,所以它顾不上很多小活动,但是你可以看到,杭州峰会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怎么说呢?我们在这么短的一天半时间里面,有29个文件要达成,还要有《杭州行动计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还居然抽出一个晚上欣赏杭州西湖风景,你可以看到所有的领导人或夫人,他们在紧张的环境又享受了杭州的风景,这就是中国特色或者东方元素。

中国网:

您刚才概括得非常好,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可以说峰会的成果远远超出了预期。

习主席昨天在致闭幕辞时把这次峰会的成果概括为5点共识,其中第一条是“我们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那么这个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呢?请您给网友们描述一下。

陈凤英:

我想方向和路径很现实,就是世界发展到今天,金融危机以后已经是8年,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那么低迷,为什么我们又遇到了“反全球化”或者叫“逆全球化”,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金融架构也没有搭起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难民问题,包括现在我们看到的澳洲铁路问题等等,我们必须要指明方向。所以我们认为“杭州共识”是非常好的,“杭州共识”达成了四个原则:

一是放眼长远。我们知道危机应对是肯定必要的,但是“后危机时期”我们必须放眼长远,光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肯定不行,我们必须要有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还有其它方面的。

二是必须要扩大开放。如果我们不开放,比如我们以邻为壑,比如我们只搞自己的,甚至转嫁危机,或者货币政策的分化,都会引起溢出效应,这个溢出效应是负面的,所以我们要扩大开放。

三是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包容发展。包容发展在杭州峰会上已经明确提出了,杭州峰会还提出了G20的“伙伴精神”,它的伙伴精神体现在哪儿?就是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在金融危机当中我们都是同舟共济和合作共赢,我们都知道要应对危机,19个国家坐在一起要解决问题,但是后危机时期大家面对的问题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事实上G20的伙伴精神是最重要的,当然杭州峰会重新给它点燃了。

习主席讲到了,公报里面也讲到了合作共赢、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我觉得这个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看到,它的方向就是希望由短往长,标本兼治,关键是走向一个长效治理机制,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杭州共识”或者“杭州精神”。

中国网:

其实这种伙伴精神也让我们看到未来解决困难的信心。我们感觉到此次峰会的很多理念和共识,都与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有相通之处,中国为此次峰会贡献了“药方”和“中国方案”,是不是就来源于“十三五”规划呢?您对此怎么看?

陈凤英:

“十三五”规划里包含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我认为跟我们现在主题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实际上从“十三五”规划你可以看到,比如协调问题,我们不协调,所以我们要协调发展;我们不创新,所以我们要创新发展;还有开放我们要持续;绿色是因为我们不绿色,我们不可持续;我们的收入分配出现了一定问题,富人非常富,穷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穷的,也就是蛋糕没有分好,所以我们提出共享经济。这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所以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但是我们认为,G20也面临问题。

首先,创新是相通的,但是协调问题我们没有这么提出来,我们只是说活力。活力是为什么?贸易投资已经熄火了,这就需要活力,当然创新也在其中的。而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联动的经济,联动跟我们开放是相通的,但是之前我们没有提开放,我们说联动,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发展必须要考虑我的利益,比如美国这些货币政策,以及它的溢出效应必须考虑。

第二个问题就是包容,就是我们的“共享”,包容发展比我们的“共享”更广,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现在世界上,包括政策、理念都需要包容,比如美国问题和欧洲问题是不一样的,日本问题跟欧洲也不一样,包括中国也不一样。所以这样我们各个国家之间要包容。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包容,尤其我们在争论问题的时候,发展理念也应该相互包容,这是我们讲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杭州一直在说一个“最大公约数”,这就是一种包容。但是对中国来说,共享更重要,所以我认为有精华部分,我们已经在这次G20峰会体现出来了,但是我们也有杭州峰会面临的特殊问题。

中国网:

主席归纳了第二条的共识是“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您是如何理解创新的呢?

陈凤英:

创新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就知道必须要走另一条路,后危机时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回到危机前的发展方式。比如美国不可能以虚拟或者衍生品来增长它的经济;我们亚洲经济也不能再以制造业为主或者以出口贸易为主;俄罗斯和巴西不可以以资源消耗为主。所有国家必须要创新。

创新当中我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这次我们习主席在开幕式上明确提出来,创新是包括理念的,理念和机制、体系、规则都要创新。他讲到了一个核心是科技。我们看到,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为什么选择杭州举办这届G20峰会,大家有一个共识,杭州是一个历史名城,但又是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收获丰硕成果的城市,它又是一个创新城市,阿里巴巴在那儿,网易也在那儿。可以看到,中国科技或者IT产业的“弯道超车”在杭州有充分体现。

在世界其它国家可能有不同,美国有“再工业化”,德国有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而网络经济,或者中国讲的“互联网+”里面主要的就是电商,在贸易增长的时候,电商发展是非常快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创新可能有很大的规模,也就是首先是理念,首先是规则,还有制度,最核心是科技。

一些国家对科技还没有感觉,比如非洲,非洲它还面临发展问题,拉美现在还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我想俄罗斯也面临现实问题,因为现在原油价格低了以后也成问题。

所以我认为创新是一个全球问题,可能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但在杭州峰会,大家感觉到只有创新才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才能使我们的经济走出低迷。

中国网:

我们还注意到此次峰会中,可能全球治理谈得比较多一些,特别是对金融的治理,所谓的“全球治理”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方面,此次峰会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陈凤英:

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就发生在华尔街,就是金融出了问题,2009年4月的伦敦会议就提出来全球治理问题,但是金融危机慢慢远去之后,美国就不关心了。我们有一个叫“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这个国际金融架构组就是为金融改革的,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不工作了。但是杭州峰会我们把它激活了,我们叫重启,要工作到明年。

我们为什么提出金融改革架构治理,我们认为金融改革不彻底,金融监管不到位,那么另一场危机可能又会爆发,所以这次杭州峰会就把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架构提到非常高的位置,是第二个议题,就是因为金融还是面临问题的。

这次要解决的首先还是代表性的问题,也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结构是发生变化的,我们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但是治理结构依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所以IMF必须进行改革,世界银行必须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叫第十五次改革,就明年开始。在改革当中份额还是要变,因为过去都是他们指定的,现在我们需要更公平,就是IMF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性要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另外还有货币问题,国际上为什么总是在金融危机,不断在重复着,它还是一个货币体系问题,美元为主。现在这一次就提出了SDR的使用扩大问题。SDR实际上就是IMF的一个记帐单位,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储备货币,它可以用的,中国的人民币到10月1日就要进入SDR了,所以国际货币实际上已经在多元了,国际格局也多元了,我们认为SDR也可以扩大,所以这次提出来扩大SDR使用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国际金融安全网,过去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只考虑IMF,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更盯着的是发达国家,但是现在要往新兴市场走,所以它跟亚洲地区货币结合,我们叫《清迈协议》,我认为金融安全网很关键。

还有我们说的债务问题,主权债务也好,税收问题也好,这些问题还是影响到金融的,所以都提出来,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都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因为金融架构改革是长期任务,但是这次重启它有特殊意义,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的去改革。

中国网:

所以说这次杭州峰会对于金融架构的改革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刚才您也提到,世界各国出现了相当大的“反全球化”的思潮以及单边主义、区域合作的趋势,WTO多哈回合谈判也是一再停滞,美国重启炉灶的决心也是相当大了。此次峰会重申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承诺。您认为峰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持续发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凤英:

我们的第三个议题,就是强劲增长的国际贸易投资,就希望世界是一个多边开放的,全球化要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区域主义可以替代全球化,所以这次明确提出来一个贸易问题,提出来一个投资问题,过去议题上有,但不是那么明确地提出。有指导原则,强制增加战略,这是第一次。

我认为多边推动还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去年我们推动了一个,比如WTO当中的信息技术协议是去年推动的,今年也要推动。2010年就完成了在WTO内的贸易便利化,这已经提出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多边。

另一个多边就是服务贸易,TISA。服务贸易就是要扩大,我们中国也在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区域贸易应该跟多边贸易协调。你刚才讲到,比如地区主义,比如美国TPP、TTIP,习主席讲到了它叫规则碎片化了。现在制定规则全是美国拿过来,一个TPP把亚太搞了,一个TTIP把整个世界搞了,所以我们能看到,地区主义和保护主义在上升。

可以理解,在经济低迷,增长衰退,或者说收益类增加的时候,发达国家往往会保护国内。另外,美国已经在大选,特朗普现象就是一个民粹主义最集中的表现。还有欧洲马上要大选,我们看到德国也要大选,法国也要大选,英国又在退欧,这是一个政治事件,敏感时期政治家也会倾向内向性的言论。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在推动多边和区域的合作当中,但像TPP、TTIP这种做法,占领一个规则制定的制高点,这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

中国网:

请您展望一下,WTO未来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包括刚才我们提到TPP和TTPI,它们未来会成气候吗?

陈凤英:

我认为WTO必须改革,如果它不改革可能没有发展前景:

一是一票否决是不合理了,因为WTO现在成员国越来越多了,你还要一票否决,你谈而不决,决而也难施,所以我认为WTO自身要改革。这次WTO去参加了,我们能看到。

二是WTO要推进服务贸易,现在我们说货物贸易增长很慢,但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很大。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是电商在出现,也就是我们现在贸易业态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认为就是进口和出口问题,现在是邮寄。邮寄当中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关税,它可以逃关税的。我想还有一个秩序问题,因为它秩序是比较混乱的。所以我认为WTO必须自身改革,服务贸易和我们说的电商,必须纳入到WTO当中。实际上还有技术、科技贸易也应该纳入,因为新的变化已经开始了,科技贸易会非常多,就是我们的高新技术贸易,它也应该有一个开放和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所以我认为WTO必须要改革。

中国网:

WTO也必须随着咱们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新业态的出现,比如刚才说的电商,来进行一些与时俱进的改革。

在这次峰会上,“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的概念让大家觉得比较新奇。这个共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成果上?

陈凤英:

应该说,包容联动这是第一次,实际上就是发展议题。在首尔峰会上提出过,但首尔峰会上没有议,也没有任何决议。但这次发展议题达成的协议是最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一直说,我们G20是占世界经济的85%,也就是我们19个国家,加上欧盟,我们占世界经济的85%,对我们很重要,对拉动世界经济上也很重要。但在发展当中,我们缺了一块,就是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对世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贡献很大,尤其是空间的拓展。比如非洲,比如“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它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拓展。但这些国家又非常需要资本,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这次专门就一个“G20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成立了,而这个成立是由世界银行牵头,由OECD来牵头,我们看到11个地区银行,比如亚洲有亚投行、亚开行,欧洲有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都要参与到全球基础设施建设。

我认为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最不发达国家的问题、非洲规划问题也拿到我们这个发展议程。还有中小企业,普惠金融在这里起的作用非常大,所谓的普惠金融就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要降低,融资的门槛要降低,到国际上投资的限制要减少,这样使中小企业可以跟大企业一样,到国际上博弈,我认为这是非常现实的。发展议题实际上也是为了G20强劲、综合、可持续和包容增长。

中国网:

这次峰会上,中美两大国同时批准了巴黎气候协定,其意义何在呢?

陈凤英:

这点我印象非常深。因为当时我没有想到中美两国会同时向潘基文递交我们的文本成本,3日这一天,我在那儿看到,我当时很激动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知道《京都议定书》是在巴黎文本之前那个全球气候变化条约,我们两家都没有参加。为什么?我们看到京都议事的时候美国也没有批准,美国就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还有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当时我们拒绝参加的,这一次你能看到两个国家同时提议向潘基文,潘基文很激动,因为《巴黎气候协定》如果要真正启动,它有一个硬性规定,在排放量占全球55%的至少55个缔约方批准之后,新协定才正式生效。55个国家没有问题,比如岛国、小国,包括欧盟,55个国家是凑得起,但是碳排放55%比较难。但我们两个国家是世界碳排放最大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做了以后,其它国家马上会跟进,现在已经是26个国家了,我们想欧盟如果全部参加,小岛国也参加,55个马上够。乐观的估计,今年年底就会够了,之后,30天以后,这个巴黎协议就会启动,那是一个多大的变化。而且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经济可带动的问题。所以这是杭州峰会最大的额外收获。

中国网: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陈凤英:

对,全球性的问题。

中国网:

这次峰会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以及《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刚才您也谈到这两个倡议,您认为这两个倡议对于中国经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什么意义呢?

陈凤英:

因为这个倡议就是最具中国特色和最能体现中国方案的。我们认为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空间太大了,它人口又占这么多,它要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你想,有多少投资要拉动,所以我们当时说要600亿投资非洲。

你刚才讲“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原则上没有非洲国家,只有北非几个国家在其中,但是如果“一带一路”跟最不发达的非洲工业化连在一起,你想我们跟他们的合作度(将有多高)。我们今天讲产能合作,我们现在有去产能压力,而我们的钢铁水平又是非常不错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地区工业化当中,帮他们投资,帮他们生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钢材是最需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空间非常大。

在投资、合作当中,我们的企业就走出去了,刚好现在中国企业是需要出去的,我们现在往欧洲和美国走的比较多,而这些非洲地区我们也出去,但相对来说还是少一点。未来从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他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空间是非常大,我们“走出去”的步伐肯定要往西走,往不发达地区去。

B20习主席的讲话当中,说“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这对我感受很深,现在是世界需要中国了,中国也要给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互动性明显在加强。

中国网:

这其实就不是一种单向的输出了,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需求,这种互动互通的状态。

习主席在开幕辞中说过,“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您觉得此次峰会对G20机制本身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对于推动G20转型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陈凤英:

这句话也是安塔利亚峰会习主席说的,我们不能清谈,我们要行动。就是你有一千个倡议不如一个行动,这次他也讲到了。清谈往往是办不了事的,会使别人对你失去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逐步感到G20没有在起作用,因为金融危机中我们雷厉风行地在救经济或者救危机,为什么现在不行呢?

这次杭州峰会习主席讲了一个清谈馆和行动队。我们能看到,结构性改革指标体系已经非常具体,比如12个指标体系,它有一个劳动生产率,有一个基尼系数,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科技创新的问题,基尼系数是收支分配的问题。它又有一个就业系数在里面,就业是全球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环境的问题,环境也在里面。你看到12个系数当中全部包括了,有经济的,有社会的,有就业,还有我们说科技创新的。关键还要两年一查,就是未来两年要审查的,过去是不审查的,你承诺就行了,你做怎么样我不管了,但现在要审查。

另外,我们把比如IMF的份额改革,以及SDR的研究等都纳进来了。比如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要支持地区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世界银行要作为联盟秘书处,支持联盟发展。还有OECD要来出钱的,11个地区银行也要支持的,你看这不就实了吗。

税收改革最有意思,税制改革是过去总做不到,但是今年OECD通过G20平台今年做到了,我想这不是清谈,这是我们最实际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一步步往前走,我也认为29个文件不可能全部实现,但是早期收获是可以的。比如我们说的WTO的贸易便利化我们能不能实现,气候变化能不能在年底有排放量占55%的55个国家,非洲发展援助问题我们也可以行动。所以我认为我们一点一点在往前走,我们一直说从杭州启航,可能由虚往实在走。

中国网:

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

陈凤英:

对。

中国网:

我们知道您此次也是全程参加了杭州峰会,除了刚才咱们谈到的这些方面之外,您自己还有哪些深刻的感受跟我们分享一下?

陈凤英:

首先领导人关系很融洽,从我来讲,我在前期就写了文章,我说非常担心,因为别看G20好像是一个峰会,实际上领导人的私人关系很重要,习主席在宴会上说了一句话,“钱也好、权也好、利也好,可能都不是最主要的,心是最关键。”

为什么这次比较担心,因为新旧交替,比如巴西新总统来参加了,特雷莎·梅也是第一次,而她跟欧洲已经有很大隔阂了。我们能看到这些“新人”,后面还有呢,因为明年可能还有德国、法国、美国,都可能是新的。但是这一次,我们从他们见面以后的商洽、座谈以及开会,都能感觉很融洽,没有生疏感,这是新旧交替非常重要的,这对我印象很深。

另一个印象很深的是在气候变化合作的进展,美国、中国都起了一个表率。不要说气候变化问题,中美在这次会议上从头至尾都是在合作的。事实上从第一次,就上海2月份的央行财长会议,中美之间在会议上就合作,到了成都会议,我们在剩余产能上也进行合作。而这次你能看到,就是我们两个领导人见面,交了气候文书,然后我们3号就发表了中美元首会晤的成果清单,35项,这实际上有引领作用。所以中美给我印象很深。

还有杭州办会有它的特点,很有意思,就是它相对宽松,柔性外交,这在杭州峰会体现的非常明显。

中国网:

跟这个城市的特质有很大关系。

陈凤英:

一个是城市的特点,一个是我们国家希望把这种柔性外交拿出来,这个用得比较好,就是大家不是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谈不可达成共识的问题,都是柔性的外交,比如我可以跟你见面,双边的、多边的都可以,所以我觉得柔性外交在这次创了一个历史。过去我们总是以多边为主,这次是多边搭台、双边唱戏,这也是杭州峰会很有意思的。所有的大国几乎都见面了,当然我们为主,首先是跟美国总统,然后普京,然后韩国,还有日本,等等一系列,还有英国,你能看到这种外交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看到奥巴马也没有闲着,他也很忙,在会见,普京也没有闲着,也在忙。所以你们看到,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多边搭台、双边唱戏,敏感问题不在多边谈他们私下在谈,所以这样的平台开花结果是多方面的了,可能对领导人柔性外交会开一个先例,以后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搭建起来。

中国网:

对于此次峰会的中国特色您有什么感受呢?

陈凤英:

所有的地方都有中国元素,我们能看到会场的布置,杭州风景,所有地方都是一种巧,所有的会议议程安排的核心都是一个中国元素,或者叫中国方案。

结果我们又看到了一种中国大团圆的方式,所以习主席宣布这是圆满结束,这多好,然后是丰硕成果。我看了以后都很振奋,我说居然用这样的形容词,这样的形容词也有一个中国元素。他们到中国来,好像也没有像过去那么紧张,他们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所以我认为东方的特色,杭州的特色都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中国网:

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

陈凤英:

谢谢!

中国网:

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次再会!

(主持人:佟静 责编:韩琳 文字:孙婉露 图片:郑亮 摄像:董超 王宇迪 导播/后期:周姗姗)

结束

针对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药方”一直都在体现,就是要标本兼治。此次G20杭州峰会主题提出,要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为当前世界经济指明了方向。同时,“杭州共识”也为经济危机和“后危机时代”达成了四项原则:放眼长远、扩大开放、包容发展和伙伴精神。

 

本期策划:佟静 方青
联系方式:(010)88828478
邮箱:f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