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10:58: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崔明明 聂常虹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粮食安全观,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指标体系

粮食种植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匹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民的粮食消费不断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好”,由“千人一面”“万人一米”向个性化需求发展,对安全、绿色、环保、营养的粮食种类需求持续增加,而目前我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粮食供给存在总量有余、局部不足的风险。口粮方面,我国当前口粮绝对安全,不“患寡”而“患不优”。2015 年口粮需求量为 2.03 亿吨,实际生产量 3.41 亿吨,口粮保障程度达到 168%。小麦、稻谷,尤其是玉米等大宗粮食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库存高企;而高品质小麦(如低筋面粉、高筋面粉等)供给不足,小杂粮供给不足,优质稻米供给不足,需要通过进口调剂品种的短缺情况。饲料粮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国人的消费结构已经从主粮消费转向肉、蛋、奶等消费,蛋白饲料粮缺口较大。

整体来看,我国各粮食品种自给率差异较大,“多得太多,少得太少”,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位是未来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

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粮食浪费严重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外出就餐比例增大,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多,导致肥胖等慢性病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2 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外出就餐率为 8.2%,糖尿病患病率为 2.6%,居民超重率为17.6%,2012 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外出就餐率提升至9.8%,糖尿病患病率提高到 6.8%,居民超重率提高到30.1%。

粮食浪费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又一大威胁。从粮食加工层面看,粮食加工行业发展粗放,过分追求“精、细、白”,既产生大量的粮食浪费,又使得食物营养在加工环节流失,过度加工导致国民营养安全受到威胁;从粮食消费层面看,2013—2015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仅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量就达每年1 700万—1 800 万吨,相当于 3 000 万—5 000 万人一年的口粮。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