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10:58: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崔明明 聂常虹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粮食安全观,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指标体系

粮食安全指数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农药使用量、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财政支农支出、粮食商品销售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耕地资源和农业用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有粮食企业主要粮食收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粮食发展报告》,种植主粮每亩净利润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为了增加不同指标之间的可比性,本文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去除量纲和单位。对于正向指标采用:Xij' =(Xij− minXj)/(maxXj− minXj);对于负向指标采用:Xij'=(maxXj− Xij)/(maxXj− minXj)。

权重确定

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赋权。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赋权。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实现难度越大,指标赋权更大。

CVj=Sj/X−j,̅

wj=CVj/ ∑CVj

其中,CVj表示指标 j 的变异系数,Sj表示指标 j 的标准差,X−j表示指标 j 的平均值,wj表示指标 j 的权重。

基于粮食安全评价体系,采用 2000—2018 年的指标数据,利用变异系数赋权法进行赋权,各指标权重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见,粮食安全指数中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权重分别为 30.66%、7.67%、14.54%、32.19% 和 14.94%。粮食经济安全和数量安全的权重最高,反映出我国对于粮食数量安全和经济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忽视了粮食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这也是对我国过去很长时段粮食安全的客观反映。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