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10:58: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崔明明 聂常虹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粮食安全观,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指标体系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耕地和水资源匮乏,高投入的粮食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匮乏是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的刚性约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据统计,2017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1.46 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人)少了 1.43 亩/人。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上升,粮食价格“天花板”不断下降,种粮收益逐年降低。2016 年种植粮食出现亏本现象,农民和规模户的种植热情降低,农地非农化现象凸显,退租弃耕现象严重。未来“谁来种粮”将成为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

淡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命脉。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我国农业用水比美国多一倍。淡水资源的匮乏以及水资源的低效利用无法保障稳定的粮食供给。

我国农业高投入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数量安全,但对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和质量安全形成威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当前粮食单产,但大量或超量使用使得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未来土地生产力下降,对粮食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过度使用农药导致的化学污染会在农作物中残留,在食物链中积累,对粮食质量安全也构成威胁。

粮食流通领域财政负担重,粮食成本高

我国粮食库存高企,大量的政策性储粮使得财政负担过重。以稻谷为例,储存 1 年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每吨 260 元左右(约含收购费用 50 元、保管费 80 元、利息补贴 130 元);超过 1 年后,需继续支付保管费和利息补贴共约 210 元。按 1 吨稻谷平均存储 2 年计算,每吨国家补贴 470 元;以当前稻谷过亿吨的库存计算,全国范围的该项财政支付超过 470 亿元,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

在我国目前的粮食收储体系下,粮食最低收购价加上巨额的粮食保管费,使得轮出粮食的价格较高。这一方面不利于粮食库存的消化;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大量外国粮食涌入国内。根据海关和行业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我国粮食年进口量达到 1 亿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包括大豆、小麦、玉米等粮油作物的进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据我国农业部统计,2016 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 11 467.6 万吨,较 2006 年的 3 713.8 万吨增长了 208.8%;同时,净进口量从 2006 年的 2 939.4 万吨增长到 2016 年的 11 277.5万吨,增长了 283.7%。这就造成了“新粮入库,陈粮入口,洋粮入市”的恶性循环局面。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