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4 13:35:5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洪志生 秦佩恒 周城雄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第四次工业革命,百年强国,科技创新,人才需求

有科学情怀的科技人才。人才培养要考虑价值观、考虑终极追求的培养,除了普通的敬业精神,更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这是科学追求的重要要素。例如:哥白尼坚持日心说,就是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爱因斯坦曾讲,照亮其道路,并且不断地给予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百年科技强国建设是在特定人类历史阶段中的民族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百年科技强国的科技人才,需要将新时期价值观融于自己的科学追求中,如对人文关怀的追求,对探索“超自然存在”的陶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以及对人类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这样的使命感和价值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更有可能孕育伟大的创新。

有战略思想的科技人才。百年科技强国建设是我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使命,在人类进步史中将留下浓重的笔墨。近些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较之某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创新多属于“1—100”的“增量创新”,即在别人基础上的创新。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引领未来某一新技术领域的“0—1”创新还是太少。面向百年科技强国的人才培养该怎样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努力?显然,未来科学家应该具有引领、想象、创造未来社会需求的意愿和能力,尤其是需要有宏大格局的系统思维能力。即对超越于科技之外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大时空格局的判断力、思考力和领悟力。百年科技强国建设中,需要大批拥有此能力并具有战略思想的科学家专注在基础研究领域——他们明白所专注的科技领域,在人类进步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他们能深刻理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人类进步和国家创新需求中定位科学问题,寻找开创性方向。

有原创能力的基础科学人才。基础科学研究人才面对系列重大科学问题,需要具备原始创新和超强的想象力,具备在感知现实的基础上经过抽象与猜想,预测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原创能力有赖于原始型创新的生发,即个体在兴趣、爱好、试错、探索基础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创意灵感,甚至有时还没有到达创意灵感的程度,只是对未来的一个猜测和梦想。原创能力是和探索、反思、实验、失败等主体行为相伴随的,是脆弱的、转瞬即逝的,需要有宽松自由的环境保障其产生。

适应科技创新趋势的科研人才。根据未来科技发展态势,百年科技强国建设中,需要有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人才。除了知识之外,能力更为重要。不管是科学探索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以大胆的设想或想象为前提,从纷繁复杂表象中提取共性规律,基于现有知识或技术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创造新的知识或技术。因此,科研人才首先必须具备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由于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科研人才的关联力也至关重要。关联力表现为在问题空间、物理或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与他人交往的空间中感知关联的能力。此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和知识更新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终身教育和终身创新渐成趋势。对于科研人才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效学习的能力。未来科技创新,将是科研团队借助科学仪器设备,联络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推进。因此,未来科技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协同合作精神和全球化网络对接能力,跨文化共情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乃至多学科背景和深厚功底的全方位能力。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