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4 13:35:5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洪志生 秦佩恒 周城雄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第四次工业革命,百年强国,科技创新,人才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的特征分析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伴随着数字化趋势,科技创新呈现多主体协作、多学科融合的网络迸发特征。

科技创新由科研团队和大科学装置协同完成

创新越来越少出自单个“英雄”,更多是科研团队和大科学装置协作完成的。区域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创新集群、产业联盟、企业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强。比如:英国建成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卫星应用技术与创新中心以及数字经济中心等;美国硅谷、大波士顿,芬兰赫尔辛基,以色列,印度班加罗尔,以及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城等都是世界重要的创新集群。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开放共享的大型科研设施、智能制造技术、科研大数据和算法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研发工具及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创新门槛迅速降低,协同创新不断优化升级,人工智能和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渐受欢迎。

 数字化赋能研发创新网络化和大众化

数字化是贯穿大部分技术突破的共同主线,大幅降低了发现、处理和共享信息等的成本。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球互联和网络化创新,带来创新活动理念及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相应地,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例如,创新生活实验室、制造实验室、众筹、众包、众智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和模式不断涌现。最为典型的包括 2 个方面:①许多公司正在探索全球互联与数字平台,对接全球化、大众化、网络化的创新主体。例如:波音推出“Boeing Edge 战略”,以谋求波音公司从一家传统的航空设备提供商转型为一家类似“数字化航空公司”的机构;阿斯利康制药公司(Astra Zeneca)于 2014 年建立了开放式创新数字平台,把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及瑞典、德国类似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学者联系起来。②大企业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搭建“加速器”和创新实验室,提供导师、设备、资金、供应链甚至市场的支持。2012 年,通用电气推出 GE Garages,致力于建成重振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实验室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使用 3D 打印机、电脑数控机床和激光切割机等设备,提供专家意见和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海尔致力于生产型企业向创客平台的战略转型,于2014年推出创客实验室,为新生代创客提供全生态资源交互服务,助力创意转化和创业实践。腾讯、阿里巴巴、药明康德等也为本领域创新创业者提供平台、资金和实验设备。

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环节呈现全球化协作与融合

科技创新链条不同环节和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淡化,科技创新的全球化、网络化协作趋势明显。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益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特别是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成本之高昂,使得全球性科研行动不断增多,科技资源共享和协作研究更加重要,国际合作网络成为创新的重要组织方式。

当然,这也带来一定挑战——2012 年,美国科学院发表报告《迎接挑战:面对全球经济的美国创新政策》指出,美国研发的创新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这不仅造成美国产业和就业岗位的流失,而且正在导致美国创新能力的下降。

创新速度大为加快

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学科交叉的创新速度呈指数级非线性增长。从古德堡印刷术的发明到第一台电脑打印机诞生相隔了 500 年,而从第一台电脑打印机到 3D 立体打印机仅用了 30 年。科技成果化周期越来越短,从发现到应用,电时隔 282 年,电磁波通信则时隔 26 年;而到了 20 世纪,从发明到应用,集成电路仅仅用了 7 年,激光器仅仅用了 1 年。技术采纳曲线更加陡峭,技术普及周期缩短,技术储备不断丰富,技术催生技术更为容易,这些都加快了创新速度。随着创新速度和扩散速度的成倍增加,科技将会超出人类直觉可以预测的范围,呈指数级变革,并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影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