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药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历史
1946 年,美国学者 Moore 等首次报道了将磺胺及链霉素添加于饲料中可以促进雏鸡的生长。随后,相继发现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都有促进畜禽生长、增重、增产、提高饲料报酬作用。1951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允许在没有兽医处方的情况下将抗菌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同样,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欧洲每个国家都批准了本国关于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菌药的规定。至 21 世纪初,世界上约有 200 多个品种的抗菌药应用于医药、农业和动物饲养业,其中被用作食用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抗菌药约有 60 余种。这些抗菌药品种在各国的管理程度也不同,相对来说欧盟国家的管理比较严格,而美国和亚太地区国家比较宽松。
我国的抗菌药工业起步较晚,抗菌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也较晚,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低剂量抗菌药作为食用动物生长促进剂使用才开始日趋流行起来。2001 年 9 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其产品批准文号须用“药添字”,共12种;另一类仅是通过混饲给药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须用“兽药字”,共 20 种(表 1)。2001年以后,我国批准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大多为条件性添加,共新增 12 种(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