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培养——以国科大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谢勇 胡梦琳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一带一路,留学生,培养,教育,国际,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

对策与展望

教育管理工作复杂性和综合性超过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更强调基于公共利益的协调、合作、服务和管理。优化在华外国留学生的受教育体验,使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里学有所成,名有所就,成为知华、友华和亲华的科技人才,与母校的发展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实现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价值目标。

明确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定位和目标。利用中科院的教育和科技资源,重点发展以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建设具有国科大特色的国际合作示范中心(如中丹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中心等),形成国科大特有的国际科技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培养品牌。建立规模适应、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教学与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留学生层次和质量居全国前列的留学生教育体系。

联合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加强外宣力度,讲好中国故事和国科大故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投入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建设,探索“一带一路”科技人才培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传播工作有机结合,在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事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提高对开展来华留学生工作的认识。由于国科大留学生工作开展相对较晚,各项条件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因此,有必要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整体外交大局和中科院科教拓展工程战略的高度看待来华留学生工作,将留学生工作纳入到各培养单位常态化工作中,形成良性的沟通机制,以来华留学生发展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开创国科大来华留学生工作新局面、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对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力度并落实保障措施。教育是一立足长远的事业,需要适时增加留学生教育投入,提供相对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支持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为扩大招生规模提供条件保障。如果来华留学生能像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全融入到当地生活中,那么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现代化,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就接近或者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未必一定造就一流大学,但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国际化的。

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国科大国际学院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立留学生师资招聘标准,完善科学、多元的师资评价体系,完善聘用模式;有重点地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能够胜任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学名师;有计划地扩大境外教师的聘用规模。支持从事留学生教育工作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外语授课的能力,为全面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外事管理队伍建设,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培养熟悉教育事业、具备专业技能的留学生管理干部。完善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留学生培养工作纳入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开展留学生教育较好的研究所/院系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如增加中国学生的招生名额等。对承担留学生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业绩奖励、职务晋升和岗位考核评估中,实施必要的奖励政策。

国科大的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模仿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开始从“扩大”发展阶段,进入以“提质增效”为主要特征的“做好”发展阶段。如何利用好中科院优势的科教资源,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客观条件,不断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国科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认真作答的重要课题。在中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培养单位大力支持下,国科大留学生工作必将会迅速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为国科大、中科院科教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一带一路”高端国际人才教育和培养作出更多、更实质性的贡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