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贵州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 2016-02-01 09:27:4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魏博 方青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脱贫 贵州 扶贫 扶贫攻坚 产业扶贫 六个小康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资料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 方青)当前,中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贵州省集聚了493万农村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毋庸置疑,贵州省正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未来五年,贵州脱贫“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来自哪里?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给出了答案。

记者:叶主任您好,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处于扶贫攻坚的核心区,脱贫任务相当艰巨。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贵州省是如何计划的?

叶韬: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同志说,如果到2020年贵州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拖全国全面小康的后腿,影响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既对不起贵州人民,也对不起全国人民。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未来五年里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力求提前达到目标。

国家的要求是:第一是贫困县要退出;第二是贫困人口要脱贫;第三就是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现在有493万贫困人口,除通过农村低保实现政策性兜底脱贫的158万无力脱贫人口,还余335万。这335万的贫困人口,我们计划采取前紧后松的策略,即在起初几年里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在后面的时间里巩固提升,避免脱贫之后再返贫。时间规划上将以2017年和2019年作为时间节点。

实施“33668”脱贫攻坚计划, “33”是“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减少300万贫困人口”;“66”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六个小康建设’任务”;“8”是实现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具体来说,我们计划2016年实现脱贫人口100万,2017年100万,2018年70万,2019年65万。这样,2019年便能够实现335万人脱贫。在2020年,我们将专心巩固提高脱贫成果。

记者:您刚才说,到2019年贵州省就能提前完成扶贫目标。您为什么能有这样的信心?

叶韬:第一、中央针对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方针。第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所有的资金,在一个制度性框架平台上,国家的各个政策都会向扶贫这一领域倾斜。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打赢贵州省攻坚战提供了政治优势。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都在抓扶贫,同时,还有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等,确保了全社会的关注度。第四、我省扶贫系统有一批敬业的干部,能够把扶贫工作抓到底。最后,贵州的贫困群众有信心有决心能够实现脱贫,我认为这点也非常关键。

记者:您觉得现在贵州省内有哪些人群是处于急需改变贫困状态的,比如说,五保户?

叶韬:不是,五保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这是国家的保证。而我们急需去改变的贫困人群,第一种,是处于深山区、石山区等地区,没办法出来的,有代际贫困的人群。这种人必须要通过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代际贫困问题。第二种,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群。第三种,是因学返贫的人群,举例来说,假如家中有两个孩子去读大学,每年学费为五六千元,超出了这个家庭的承受水平。因此,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都是必须要客观解决的问题。最后,目前广大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完全跟不上,急需解决。总体来说,贵州省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记者:目前贵州省产业扶贫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改善居民水平有哪些贡献? 目前参与产业扶贫的劳动力大概是多少,有没有详细数据?

叶韬:扶产业就是扶根本,产业扶贫的功能是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群体,最大限度地促进群众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总的来讲,贵州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地貌有十分之八是山,十分之一是水,十分之一是田,气候因素也非常好。但是目前面临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链还不长、对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等问题,未来将逐步解决。

预计参与产业扶贫来实现脱贫的有265万人左右。我们的产业不仅依靠核桃、薯类、中药材这些农副产品,还包括乡村旅游等衍生资源。秉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探索产业、生态、旅游三位一、协调发展,“种养加”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具备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四个特征,体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现代高效山地农业模式。

记者:产业扶贫能否吸引贵州外出的劳动力回流到本地呢?这方面是否做过数据统计?

叶韬:产业扶贫政策当然有吸引劳动力回流的作用。贵州省通过产业扶贫,吸引了一些在外打工的人群回乡。现在我们有个鼓励在外打工者回乡的“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尽管在外劳务经济也是产业之一,鼓励他们外出打工致富。但青年劳动力离乡打工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缺失家庭的关爱,缺失正常的教育,难以有正常生长的环境。因此,现在我省发展自己的产业,请外出的劳动力回来,就地就近进行转移,使空巢老人的赡养、留守儿童的抚养、家人间的团聚关爱、贫困户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和安定感都在逐步得以解决。据统计,近5年来,我省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达277.95万人,并呈逐年增长势头。

记者: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的干部有多少?他们起到什么作用?

叶韬:贵州省一共有11590个村,其中有9000个贫困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干部约56000名,每村约有五六个干部,工作小组基本由3名干部和1名大学毕业生、1名农村知识青年组成,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我认为这个人手还不够。但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让这些干部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是争议人数的多少。眼下的脱贫攻坚战是场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没有一支训练有素、能拼善战、勇于冲锋陷阵的干部队伍是不行的。干部们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贫困群众带去点子,带去致富门路。不能让群众养成完全依赖国家政策来扶持贫困的思想,重点是要培养贫困人群不甘落后,走出贫困,走向文明的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干部们的努力,提升贫困人群的经济水平,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帮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要让贫困群众真正体会到在脱贫这条路上,关键是要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既要靠国家,但更要靠自己,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扶贫战是一场综合性的战役,我们面临产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人口素质问题,还有历史的和其他众多原因形成的一些问题,是目前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需要有的放矢,大力发展产业,本着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原则,本土的资源禀赋要跟随中央整体规划发展起来,把扶植产业和到村到户高度结合起来,把区域扶贫和到村到户高度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六个小康”——水、电、路、讯、房、寨这六方面,解决群众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央25号文件中所说的最后十件事,也提到水、电、路、讯、房、寨、乡村理疗、素质提升、委派干部等。现在群众最关心的是劳动者素质提升,提升贫困人群的劳动者素质,就是我们下一步整个扶贫工作的重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