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 中国网 张若梦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201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人都是有惰性,物质是有惯性的。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了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3月9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这个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战略思考之一。
牛文元指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都进入了值得十分关注的时期。具体表现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心理容易失衡、产生各种易冲动的因素;同时效率与公平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转入到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以转型升级和全面创新为基本标志的轨道上。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牛文元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做,而且必须要做好,这是长时期坚持要做的一项全球性任务。他列举了三组数据佐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组数据,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1999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6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的70亿人口日。平均不到10年,世界就要增加10亿人口。根据一些资料统计,每年全世界平均新增人口8500万左右,这些新生人口要生存和发展需要什么?大概要新增消耗碳水化合物1.7亿吨、耕地要新增0.8亿亩、能源要新增1500亿度、水资源要新增24亿立方米、要多排出二氧化碳1.2亿吨。这样的人口增长量,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于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第二组数据,在20世纪所经过的100年,整个世界发展状况下消耗了多少东西呢?世界银行曾经有一个统计,大概消耗了265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1420亿吨煤炭,380亿吨钢,7.6亿吨的铝和4亿吨的铜。21世纪这100年,如果还用20世纪这种方式来换取增长的财富,那至少需要3--4个地球才能供应的了,地球当然是承载不了。
第三组数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里描述了现在全世界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大致代表了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需要消耗的资源和能源,以及供应资源和能源总量的代价。但是这个“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的承载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
牛文元指出,以上三组数据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各种资源能源,假如过量,那地球就承载不了,就会造成很大的灾害和后果。所以,可持续发展在全世界得到迅速而普遍的响应,是有非常深刻的道理的。
2015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执行的最后一年,9月份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来商议未来的15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应当怎么走。牛文元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也是中国的发展绕不开的战略方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