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发改委叫停13个电站项目(名单) 西气东输二线武汉段08年动工 -07年12月钢价疯涨近10% 08年电煤价格上涨约一成 最高超15% -08年股市猜想:上可达1万点 下可及4000 瑞银:08年看好贵金属 -07年影响民生十件大事 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 绿色人物揭晓 -雷曼兄弟等六大投资银行预测08年金融市场走势 全球经济放缓 -海南将获国家支持 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投百亿元建洋浦保税港区 -中国酝酿规范转移支付改革 条例出台在即 财政困难县锐减至27个 -中国近半数人群睡眠不良 八成因精神压力所致 08年时尚职业预测 -中国重点解决205个城市饮用水安全 保障体系2020年建立
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部需要“试验田”

四大板块的宏观格局已经形成,但是“四大雁阵”比翼奋飞还期待“领头雁”的带动。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描述,为区域协调发展指出了以点带面的“头雁带动”式路径。

回顾深圳、浦东的改革试验,无不是“一雁带群雁”、“一点带全局”的发展范式,并由此造就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奇迹。而选择重庆和成都进行综合改革试验,无疑对西部地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也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

实践证明,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增长极”,“增长极”的作用需要“增长核”来激活。“增长核”的作用越强劲,“增长极”的作用力度就越大。沿海地区的发展靠“增长极”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增长极”。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说,推进中部崛起,关键在于以点带面,将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城市塑造成区域的经济中心,形成中部地区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功效的“增长极”。这就需要中部的中心城市率先发展,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发展高度上的提升、在功能辐射上的强化、在产业层次上的引领作用。在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将发展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作为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推进战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吴永保认为,对于市场化程度更逊一筹的中部地区而言,国家若能在中部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其在有关领域率先突破的空间,就等于在中部地区设置一块“试验田”,把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土地使用、财政、税收、投资等体制障碍;市场体系建设难以统一、社会资源难以整合、教育科技以及基础设施的区域共建共享的机制难以形成等问题,放到这块“田”中来试验,借助国家层面的力量化解城市圈建设中的体制机制瓶颈。

目前,中部6省都把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如果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有助于中部“以点带面”局面的形成,并通过叠加效应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功能区的形成。

“试验田”试什么

事实上,关于国家试验区的争夺已有时日。从2006年起,申请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呼声便不断从各地传出,范围涵盖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今年“两会”上,来自湖北、湖南、辽宁、海南等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吁请国务院在当地设立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使命。

试验区一直是中国渐进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因而,中部试验田试什么?成为国家战略考虑的根本问题。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重点肯定不同于东部沿海试验。事实上,中央在沿海地区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收获的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固然重要,但基于本土资源开发的内生型改革与发展经验同样重要。

在新的改革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和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中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试验区,应该是基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型与外向型相结合的改革试验,通过试验基本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理论架构和政策设计。

成渝综改试点今年6月获批,一个重要的背景是,重庆市3100多万人口中有 80%的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较大的城乡差距,使两市具有与我国中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因而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体现了内生型“探路者”意义。

国家发改委在中部地区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下一步国家层面综合改革试验区,也充分体现了内生型这一新的试验要求。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其带动辐射作用日益增强。而长株潭地区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三市具有天然的城市群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先试先行”的改革探索,有利于明确城市圈内部各城市的职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积聚和辐射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权威人士指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在这两个区域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走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发挥示范作用。

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说,针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存在的差异大、产业结构趋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武汉城市圈的改革试验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革,力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的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湖南、湖北两省均把城市圈发展作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两地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在更高层面开展深层次的改革探索创造了条件。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改革试验,将有助于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提高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城市圈整体承载力,使城市圈真正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平台。(记者皮曙初 沈翀)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中国综合改革试验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城市群在望
图片新闻:
中国冰川面积5年来缩小7.4% 伊犁河流域等萎缩比例超18%
国家大剧院元旦首次卖站票 票价30元采用"实名制"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08年走向 解读
· 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大会/全球外包大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