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 企业景气指数达历史最好水平
――2006年云南省企业景气调查综述
2006年作为“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展,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更加优化,经济增长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较好统一 ,为“十一五”发展开了好头。
据对全省1269户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云南省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环境充满信心,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健康发展状态。全年四个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景气状态,反映了企业家对今年云南省经济发展态势的乐观态度。企业景气指数在四个季度则表现为稳步上升,表明企业综合运营保持不断上升的良好势头。其中,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达到了132.1和129.0,创景气调查历史最好水平。
一、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企业家对经济发展态势更为乐观
2006年初,省政府强调了在新的一年中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和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企业家信心。
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走势看,今年企业家对云南省宏观经济发展依然非常乐观,且信心明显比上年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2.1、125.2、128.0和130.2,全部处于景气状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3.8、3.4、4.0和5.3点。反映了企业家在今年一季度对经济发展形势最有信心,二季度受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信心有所下降,三、四季度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跌,企业家信心开始稳步上升。预期明年一季度云南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将继续上升至130.4。
二、宏观调控效果明显 企业宏观生产经营强势上升
今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确保经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云南省企业景气指数在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23.9、122.2、125.8和129.0,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4.1、5.4、3.5和6.5点,处于较好的景气水平,表明企业宏观运营质量比上年明显提高,生产建设有较大发展。
――工业行业的企业家信心受宏观调控政策及能源“瓶颈”影响较为明显,而企业生产经营则保持逐季上升。由于政府坚持工业强省的战略,一季度,工业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了132.8,为该行业景气调查历史最好水平,二季度主要因为电力在供应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却上调价格,且油价也不断创下新高,企业家信心指数立刻减弱至125.2,至三四季度能源供应状况相对较好,企业家信心开始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同时企业景气指数保持了逐季上升的状态,今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21.9、123.3、126.0和131.3,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0.5、3.0、3.7和5.7点,表明在能源状况较为不利的情况下,工业企业依然能够克服困难,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在该行业的各分项景气指标中,工业的盈利景气指数按季度依次为103.5、115.9、108.7和111.2,一季度同比基本持平,其余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上升4.9、3.4和2.3点,表明工业行业的盈利度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建筑业生产经营较为理想,但盈利水平同比降低。建筑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四个季度依次为111.2、112.3、106.8和109.4,全年均保持景气状态,其走势变化反映出建筑行业保持了良性健康发展。但建筑业的盈利度确比上年减少,其四个季度的盈利景气指数分别为87.3、99.0、97.2和98.1,同比分别下降0.9、5.1、3.2和4.7点,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建筑业原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同时上涨,工程发包方拖欠工程款普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规定提前收取工程劳动工资保证金,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为迅猛。交通运输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在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39.6、118.9、137.5和135.8,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9.3、5.8、20.0和12.7点,升幅非常明显,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一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在今年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35.6、98.2、126.9和107.5,同比分别上升10.7、9.7、9.9和3.2点,表明盈利度大幅增加。其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四个季度分别为133.1、121.1、132.9和138.6,同比分别上升28.0、10.0、8.4和26.8点,升幅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一。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增加(包括外出务工、就学、旅游)和政府整治规范运输市场是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三个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市场更加繁荣,批发零售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批发零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四个季度分别为135.0、132.3、135.6和134.9,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8.6、2.4、11.8和5.7点,全年处于较高的景气水平。从其分项景气指标来看,业务量在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0、103.4、106.7、119.6,同比上升幅度明显,表明云南省商品消费需求比上年明显增加。另外,一至四季度该行业的商品销售量景气指数和销售价格景气指数分别为120.0、103.4、106.7、119.6和102.4、96.7、102.5、102.7,同比也有明显幅度的上升。最终,该行业的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在今年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24.1、118.7、122.8和126.0,同比分别上升了4.1、12.2、14.6和6.2点,充分表明批发零售业比上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房地产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一至四季度依次为117.0、112.2、118.3和117.1,同比均有所下降,尤其在二季度受宏观调控措施影响较为明显。从其微观经济指标来看,房地产业的产品订货景气指数在八个行业中同比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今年四个季度分别为87.0、98.6、98.5和94.8,同比分别下降了14.7、10.0、4.5和25.2点,全年处于不景气状态,表明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预售量非常不理想,企业反映,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这一规定,使很多消费者对房价走势持观望态度,是直接影响商品房预售的主要原因。此外,房地产业的完成投资量比上年明显减少,从其相应的企业景气指数来看,一季度为115.4,同比上升11.3点,二、三、四季度依次为111.8、105.5和103.0,同比分别下降8.9、13.3和20.1,据企业反映,完成投资量的减少与国家限制征地、限制开发户型等宏观调控措施密切相关。
――信息计算机业保持高歌猛进。信息计算机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全年四个季度均保持在150.0以上的景气水平,该行业多年来的高景气度也充分反映了“信息时代”的深刻含义。从微观来看,信息计算机业的业务量比上年明显增多,今年四个季度的业务量景气指数分别为150.5、151.3、150.6、142.5,同比上升幅度较大。此外,信息计算机业的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在八个行业中唯一全年处于景气状态,四个季度分别为108.6、109.6、107.3和105.5,表明该行业资金状况较好。
――住宿餐饮业生产经营上升明显。今年住宿餐饮业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9.0、107.0、112.1和112.1,前三个季度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8.0、19.1和16.1点,全年内保持景气状态。从其分项景气指标来看,该行业的业务量景气指数按季度依次为93.0、86.0、100.0和114.1,前三季度同比分别上升2.9、15.0和11.0点,表明今年就餐或住宿人数比上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社会服务业宏观运营质量同比略有下降。社会服务业今年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0、110.0、122.9和112.9,除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升1.7点外,其余三个季度同比分别下降13.2、1.7和0.2点。从业务量来看,今年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不少企业反映,由于云南省不少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对本地社会服务企业给予保护政策,对外地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乱涨价,加收不合理的费用,破坏了整个行业的正常秩序,尤其给昆明地区及省外旅游企业的经营造成了经济上和信誉上的重大损失,从而使多数旅游业的企业家判断整个行业的发展较之上年有所下降,进而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同比略有下跌。
三、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和继续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问题。企业融资困难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正常生产不能按时进行,加之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后,无力更新设备或添置必要的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不能扩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支持包括融资租赁、风险投资、信托等多种企业融资方式,尽快建立起信用评价体系,减少企业间违反合同互相拖欠货款现象,积极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2、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提高经济效益。资金不足,债务负担重一直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企业不能正常发展,生存将受到威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自身积累,维系企业扩大再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只能靠企业本身。但部分企业由于历史遗留包袱重,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实施企改,只能边走边看,期待政府能给予有力支持。
3、建议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多数企业对目前市场存在的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感到担忧。企业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规范市场,给予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国家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