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逐季向好,景气指数连创新高
――2006年四季度北京市企业景气调查报告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北京市企业景气指数逐季攀升,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同时,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乐观态度,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7.5,创历史最好水平;八个行业全部进入景气状态,其中工业和建筑业都突破150点,进入“较强景气”区间;第三产业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牵引下景气水平上升。但调查也反映出流动资金紧张、经营成本上升、科技创新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低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企业家对下季度生产经营状况的预测,2007年一季度景气指数将小幅下滑至136左右,继续保持在“较为景气”注区间。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北京经济呈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总体上看企业生产经营逐季向好,企业家信心较为稳定乐观。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06年本市企业景气指数逐季攀升,前三个季度分别为129.3、139.4和142.1,四季度达到143.0,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四个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5.2、135.2、133.8和137.5,均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是1999年以来最为稳定的一年。
一、北京经济健康发展,企业景气水平连创历史新高
2006年,北京经济健康发展,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在企业盈利状况好转,资金满足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劳动力市场保持一定需求,货款拖欠现象有所改善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本市企业景气指数逐季攀升,连续三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是八年来景气状况最好的一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43.0,比上季提升0.9点,同比提升15.1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点(见图一)。八个行业全部进入景气状态。其中,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从企业生产经营指标来看,生产总量指数、盈利(亏损)指数、流动资金指数、货款拖欠指数、劳动力需求指数、产品定货指数和企业融资指数的景气度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在中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背景下,同比下滑3.5点。四季度企业融资指数、流动资金指数和货款拖欠指数仍处于“微景气”区间,但景气度同比上升了20.7、17.9和7.0点,说明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见表一)
表一: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指标景气状况
项目
|
生产
总量
|
盈利
指数
|
流动
资金
|
货款
拖欠
|
劳动力需求
|
固定资产投资
|
产品
订货
|
企业
融资
|
景气指数
|
125.4
|
119.4
|
109.0
|
108.4
|
106.3
|
104.5
|
119.4
|
105.7
|
同比增减
|
7.8
|
7.2
|
17.9
|
7.0
|
1.9
|
-3.5
|
8.1
|
20.7
|
(一)制造业和奥运工程项目是第二产业景气高位攀升的引擎
1.现代制造业带动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冲破150点
2006年北京市工业生产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9%,出口增长35%,产销衔接良好,产销衔接率达98.8%。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逐季攀升,四个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128.2、138.5、143.1和156.0,呈现阶梯式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一季度景气指数微降外,后三季度都实现了大幅上升。四季度景气指数突破150点,首次进入“较强景气”区间。
企业开工充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四季度企业生产总量指数、产品定货指数和国外定货指数分别达到142.8、144.8和119.6,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企业库存有所下降,四季度产成品库存指数为143.2,比上季提升22.9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上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11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9%。表明企业盈利状况的盈利(亏损)指数从一季度的不景气区间逐季攀升到了四季度的137.2的“较为景气”区间。
拉动工业景气指数上升的主要是制造业,四季度景气调查的31个制造业行业中只有5个行业的景气度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其他行业都实现了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升幅度均在25点以上。在北京市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政策背景下,现代制造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汽车、电子通信、医药等优势产业成为本市经济的重要引擎。三个行业的生产总量指数、产品销售指数、盈利变化指数,货款拖欠指数的景气水平在制造业各行业中遥遥领先。(见表二)
表二:制造业生产总量指数、产品销售指数、盈利(亏损)指数景气状况
项目
|
生产总量指数
|
产品销售指数
|
盈利变化指数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
128.0
|
123.3
|
128.0
|
医药制造业
|
138.9
|
166.5
|
137.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00.5
|
109.5
|
145.9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
52.1
|
52.1
|
52.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29.9
|
129.3
|
130.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55.9
|
166.0
|
156.2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63.5
|
166.6
|
166.5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33.3
|
155.5
|
129.2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
164.0
|
160.9
|
167.1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
196.1
|
76.7
|
107.3
|
2.重大工程和奥运场馆建设引领建筑业景气指数冲破160点
今年北京市投资整体运行平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好于去年,奥运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筑业景气指数持续在高位运行。景气度从三季度开始由“较为景气”区间跨入“较强景气”区间,四季度突破160点,达到160.9,同比增加38.9点。
拉动建筑业景气指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建筑工程量的增加、工程结算收入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企业融资、流动资金和技术设备能力的改善。四季度企业盈利(亏损)变化、工程结算收入和工程进度指标都处于“较强景气”区间,比上期分别提升了29.8、21.7和12.8点。
(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牵引第三产业景气水平上升
1.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景气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在各种社会商务活动日渐频繁,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力度加大的推动下,北京市消费品市场日渐活跃。1-11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0.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5%。景气调查显示,三年来北京市批发零售业景气指数始终保持在“较为景气”至“较强景气”区间;四季度住宿餐饮业景气水平创历史新高,达到172.1。
三、四季度在商家“金九银十”、黄金周、圣诞等节假日带动下,景气指数迅速从一、二季度的150多点,攀升到160点以上,四季度更是窜升至171.8,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了4.3和17.7点,进入“较强景气”区间,实现历史新高。从企业经营指标看,商品销售和购货合同景气指数分别为160.9和158.8,位于较强景气区间,呈现购销两旺的态势。企业在销售规模增加的同时,实现了效益同步增长,盈利指数逐季攀升,四季度达到166.5,比上期和去年同期增长10.2点和43.1点,进入“较强景气”区间,为八年来批发零售业效益指数景气水平最高的季度。
2006年四季度北京住宿餐饮业景气指数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达172.1,比上期增长4.2点,同比增长15.6点,位居八个行业之首。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为北京市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随着居民观念的改变,外出就餐的增加使餐饮业异常繁荣,同时国内外旅游带动了北京市住宿业的兴旺。1-11月,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63.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5%,从调查结果看,拉动住宿餐饮业景气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业务预定、企业竞争能力、客房出租和营业收入等方面,这些指标景气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营业收入,四季度景气指数同比增长了40.4点,同时住宿餐饮业流动资金情况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景气指数达到149.8。
2.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
受国家连续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今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回落,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降低了2.5个百分点。但北京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使房地产开发投资1―11月增长了15.1%。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房地产业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35.7、137.3、142.1和148.0,景气度稳步攀升,从二季度开始连续刷新历史记录。
今年本市房价涨幅呈现高位趋缓之势。从商品房销售价格景气指数看,四季度达到128.6,比上季和去年同期提升4.1和14.1点,但比二季度回落9.4点,与商品房环比价格稳中趋缓走势相符。
今年本市商品房需求旺盛,但市场供给下降,商品住宅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空置面积减少。四季度景气调查显示,房地产完成投资、房地产土地开发、新开工情况、劳动力需求分类景气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17.1、16.6和8.3点。
四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指数为156.4,突破150点进入“较强景气”区间,比上期增长21.7点。各项分类指标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表现情况较好。企业产品销售指数为150.6,继续在“较强景气”区间运行。同时,企业产品订货和销售价格景气指数分别增加了29.2和9.9点,拉动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度攀升,该指数在三季度120.6的基础上增加了46.5点,达到167.1。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分别比上期增加了22.2和14.8点。
3.交通运输业景气指数低位运行,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下滑
受国际油价上涨、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2005年二季度开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景气指数持续低位运行,到2006年三季度在业务预订和业务量大幅上升带动下,才止跌回升,重新进入景气区间。但运营成本高和经营环境变化限制了行业景气攀高,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06.4,居八个行业末位。
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从2006年二季度后呈下滑态势,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13.4,比上期下跌了23.2点,从“较为景气”区间跌入“相对景气”区间。其中社会服务业的主体行业商务服务业景气指数从三季度的133.3下滑至四季度的97.0,跌入不景气状态。从经营指标看,四季度社会服务业的服务预订、收费价格和业务量指标与上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49.6、100.0、37.2和53.8点,盈利指数也下降了61.9点。企业反应行业竞争激烈,希望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家对北京经济发展充满希望,信心指数乐观稳定
2006年,北京市企业家信心指数是1999年以来最为稳定的一年,各季度指数始终在135点上下小幅震荡,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生产性、消费性、前瞻性和多样性使不同行业企业家在此找到了发展定位,对北京未来发展充满希望。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家对北京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
企业家发展信心最强、前景判断最为乐观的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住宿餐饮业(179.2)、批发零售业(155.2)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2.3),四季度三个行业景气指数均进入 “较强景气”区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2.7、10.9和43.6点。
在北京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感召下,企业家对通信设备、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信心十足。四季度,四个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63.0、144.1、135.1和150.8。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和交通运输设备景气指数比上季提升了7.50和25.5点。在现代制造业带动下,制造业企业家信心指数首次进入140点,达143.1点,实现历史新高。
宏观调控政策虽然使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有所放缓,但企业家对在北京投资房地产业满怀乐观。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2.3,比上季度提升了8.8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01.5,比上期增长了5.4点,从不景气状态进入到微景气区间。
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信心指数分别为141.4和125.5,在“较为景气”区间下滑,比上期下降4.3和5.9点,但企业家信心依然较强。
三、当前影响企业景气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流动资金紧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2006年以来,尽管部分行业的资金状况比以前得到了改善,但是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并未根本好转,全年流动资金指数一直处于微景气区间,融资指数低位运行,一度处于不景气状态。
“资金不足,筹措困难”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者声誉较低,中小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也相对更严重,贷款交易成本也越高。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企业融资范围十分狭窄。许多企业资金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组成,而银行贷款难成就成为限制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两次出台加息政策,上调贷款利率,收紧银根,银行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流动资金进一步趋紧。
(二)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从北京市企业景气调查结果看,八大行业中多数行业营业成本指数处于不景气状态,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营业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居高不下,致使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购进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二是去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及近期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主导型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贷款利率的上调增加了负债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越大,由利息上调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越大。
经营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四季度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信息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盈利指数下跌,总体盈利指数景气度下降了4.5点。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低
从景气调查结果看,工业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情况偏好的只占27.9%。大部分企业科研开发能力较弱,没有成立技术研究中心,而且研究与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由此带来产品陈旧,缺乏竞争能力。特别是小企业进入门槛低,生产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大路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影响企业科研开发能力的原因:一是企业人才问题;二是科研项目匮乏;三是激励机制不活;四是企业资金短缺。由于科研力量薄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导致产品知名度叫不响,难以做大做强。
四、下期企业景气趋势预测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将使经济运行相对平稳。根据企业家对2007年一季度生产经营状况的预测显示,企业景气指数将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预计在136点左右,继续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据预测,下期八大行业景气指数都会有所回落。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仍将保持在“较强景气”区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社会服务业将跌落到“微景气”区间;其余四大行业将继续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
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看,仍将保持稳定乐观的态度,预计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3,比本季略有下降。(国家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