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14: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农业 农村 农村经济 福建 产业化 农民增收

第四章 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

一、保护农业用地

(一)农地保护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规划,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保护和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有效执行。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严格执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办法,确保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用的耕地。实施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积极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效利用和保护耕地,耕地保有量力争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14万公顷以上,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制定征占用林地项目禁限目录,加强林地转用、征占用的管理和审批。加强对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灌木林地的保护,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完善城镇建设使用林地与生态恢复新造林地的动态平衡机制,建立矿山开发配套实施生态工程制度,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到2015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达913.0万公顷以上。

(二)地力建设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开展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实施耕地修复工程,及时开展灾毁耕地复垦和损毁工程修复。开展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开展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田灌排和烟区田间生产道路。推进农田地力调查、地力综合培肥改良、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肥科技服务能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鼓励农民秸秆还田,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引进、繁育、开发高效经济绿肥和水土保持绿肥新品种,建设绿肥良种繁育基地。

(三)保护性耕作

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特点和作物种植特点,综合采取农机、农艺、工程和生物措施,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还田、轮作栽培、农机深松、控制杂草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区,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构建保护性耕作长效发展机制。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效应。

1.灌溉水源工程。建设一批大中型骨干调蓄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完善以骨干水源工程为主、小型水源工程为补充,覆盖全省的灌溉水源工程网络。开展20个县级以上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小型灌区渠系及田间管道灌溉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

3.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在水稻区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技术,推广水稻控制灌溉等非工程措施;在经济作物区推广喷灌、微灌等技术。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节水农业。

4.山地水利工程。实施1.5万处山地水利工程,新增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解决山地易旱面积38万亩。

(二)创新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每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并重点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财政投入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比例达到30%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探索开发水利建设领域保险产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通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