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13: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特色农业 农业 青海 产业化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科技创新

第二章 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牧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宏观层面上已经构建起了新时期农业政策框架体系。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的8个中央1号文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政策,中央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天然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央和国家部委开展对口帮扶青海藏区工作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有利于解决长期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重大问题。二是农牧业设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装备条件得到改善,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加快农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三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创新,我省现代农牧业发展思路已经理清,发展任务越来越明确,为加快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特色农牧业发展的路子继续拓展,发展潜能越来越大。特别是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黄河流域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增加农业耕地面积,农牧业发展的空间日益拓展,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农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农牧业发展进入了多轮驱动的黄金期,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十二五”时期,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期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消除,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传统农牧业的经营理念根深蒂固,农牧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物质装备条件仍然落后,转变观念和提高物质装备水平都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省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不健全,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缺乏精深加工。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服务不到位问题突出,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引导和支撑力不够。农牧民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牧区新生代劳动力流失严重,农牧业劳动力素质日趋弱化,直接妨碍了现代农牧业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在农村牧区的转化和扩散。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渠道窄2010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到2015年要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我省耕地少、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水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与确保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突出,务农效益低,农牧民从结构调整中增收的空间和潜力小。同时,工资性收入难以大幅度增加。龙头企业实力普遍不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产业化经营中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农牧民通过龙头企业二次分配增加转移性收入的难度非常大。农村牧区产权市场不完善,盘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切入点少,农牧民原始积累少,可支配的财产性资本不足,大幅度获得财产性收益的条件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财产性增收手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