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三、 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7.43万栋、牲畜暖棚3.3万栋,新增设施面积6774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近90%。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47个,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农机总动力94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7%,比“十五”末提高了7.7个百分点,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上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农牧业累计投资335.98亿元。其中:农牧部门基本建设和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达到98.9亿元,比“十五”增长64.9%,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四、 特色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十一五”期间,围绕农牧业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果品、中藏药材、牛羊肉、奶、毛绒、饲草料等十大优势产业,加快了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着力推进了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78%,比“十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畜牧业初步形成了肉、奶、毛、绒等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32.6%,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比“十五”末提高了3.7个百分点。饲料加工能力达到34.5万吨,饲料总产量达25万吨,比“十五”末增长12%。工业饲料入户率达到35%,比“十五”末增加5个百分点。
五、 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225项,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175项。其中油菜杂交育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各类农作物制繁种面积45.1万亩,比“十五”末增加了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1%,比“十五”末提高了2.9个百分点。优质油菜杂交化率达到55%,马铃薯脱毒化率达到87.8%。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47.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30万亩,机械化精量播种66万亩。大通牦牛、青海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和柴达木绒山羊被认定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大通牦牛推广改良面扩大到17.4万头,藏羊选育面扩大到32.3万只。累计培训农牧民47.04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6%。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比“十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全省已创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区18个,其中大通县农业示范区已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六、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了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实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日元贷款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完成了全省草地资源调查工作。累计完成草场围栏封育建设1.05亿亩,退化草地补播1942.6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96.4万亩,鼠害防治1.73亿亩,虫害防治2826万亩,治理毒草草地452.15万亩,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到465万亩。退牧还草工程治理区牧草产量平均增长20%以上,植被覆盖度增加10%以上。封湖育鱼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累计增殖放流5710万尾,青海湖裸鲤可捕资源量恢复性增加到3万吨,比“十五”末增加2.3万吨。
七、 农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强了动植物保护、种养业良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草原防火体系等条件能力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服务手段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上市动物产品检疫率达到100%。推进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强化了“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8个,申报下达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35个,批准发布农业地方标准37个。认证无公害产品32个,绿色食品标志55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全省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91家。建成23个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和22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开通了省级12316”农牧服务热线,农村牧区信息化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八、 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西宁、海东、海西、海北、海南五个地区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省级兽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积极创新了农牧业投融资机制,建立了县级支农信贷担保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覆盖范围和保险品种。组建了龙头企业协会,全省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4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7%,比“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十五”末的257家发展到1150家,新增893家,成员达到14万户。
回顾“十一五”以来农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归纳起来:坚持“三农”首要地位不动摇是推动“四个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加农牧民收入不动摇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不动摇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关键举措;坚持改善农牧业物质装备条件不动摇是持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动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不动摇是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宝贵经验对“十二五”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