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全文)

2013年09月11日11: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纲要 农业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产业化 科技创新

6、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进试验区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大力支持毕节试验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针对马铃薯、天麻、核桃、中药材等方面支持项目53项,安排科技经费817万元;国家科技部先后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安排项目21项,支持经费4601万元。在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区种养业良性循环、现代农业技术与贫困山区发展有机结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力地推进毕节试验区的科学发展。

7、应对“极端灾害性气候”与“金融危机”,体现民生科技理念。“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连续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持续连季干旱的危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检疫性虫害的侵扰。通过组织全省科技力量救灾、增设科技救灾专项,寻求国家支持,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在抗灾、灾后重建以及化解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科技以民生为本、科技服务于民生的理念。

8、探索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围绕马铃薯、茶叶、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特色烟草等产业快速发展的科技需求,分别与市、地、县和企业共同设立“科技联合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农业领域共签订省、地、县及行业科技合作协议6个,合作资金总投入为727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科技投入为158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为5690万元。形成多渠道投入和合力推动区域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9、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全面进步,实现和谐发展。推进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是营造基层科技工作环境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区)达41个,比“十五”期末增加12个,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46.59%。

“十一五”期间,全省有54个县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合作社(或科技协会,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全省科技特派员总人数已达2348人,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137个、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323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49万人次以上。

“十一五”期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科技扶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星火培训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全面推进。

“十二五”是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省农业科技工作仍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比较薄弱,尤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显得不足,与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的引领需求之间差距较大。

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对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强,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广泛应用,已成为制约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瓶颈。

三是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仍然突出。产学研有机合作的联盟机制尚未建立,农科教结合不够紧密,充分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进取的有效机制有待形成。

四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为“工业强省”战略配套的现代农业加工业的科技水平较低。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的主体。

五是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仍显不足,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和方式单一,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参与农业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六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领军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自身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教育培训体系有待加强与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