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把握政策。就是要认真领会中央对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这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受经济增速下降和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滞后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可能太快,但财政要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不少支出存在一定刚性,增加赤字是必要的。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处在较低水平,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后,赤字率在 2%左右,债务水平在财政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和有所作为,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是今年结构性减税的重点,也是税制改革的重点,要抓紧完善试点方案,平稳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实现企业受惠、地方受益、国家税制得以完善的多重目标。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要突出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中央预算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这是发挥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的关键。要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益,满足有效需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券融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一方面靠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做好内控,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跨行业、跨市场、跨境的金融风险都要密切关注与监测,切实防范经济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金融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外部风险向境内转移。
承前启后开拓进取
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考虑到今年是换届之年,《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没有作面面俱到的部署,主要是结合过去工作的体会,对一些重要的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回应人民期待,充分体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基本要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去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国际地位上升最明显的时期之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这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是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但要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阶段。这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四个“抓手”,一个也不能放松。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无论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还是从应对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的需要看,我们都要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从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拓宽消费领域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有钱好花”、“有钱愿花”。今年外需难有大的起色,扩大消费需要一个过程,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好投资在经济结构增量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都有发展的必要和空间,但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等老大难问题,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要深刻认识群众环境意识普遍觉醒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压力所带来的影响,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努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四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特别是让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上齐头并进或发展水平上一般高低,而是要形成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合理、统一市场有机联系的新格局。
第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去十年,我们坚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十年不仅是“三农”事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十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一定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始终注意保护农民权益,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这既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发展阶段的跨越。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