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第二,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这五年政府工作始终贯穿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一是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2012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7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9.6%提高到55%,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内需外需趋于均衡,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2.6%,处在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三是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淘汰包括钢铁、水泥等一大批落后产能,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较大下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四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第三,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五年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是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五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3.5%;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实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耕地保护,维护农民权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我们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如果没有中央的好政策,农业农村发展不可能有这样的好形势。
第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这五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战略考虑,就是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二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取得一批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五,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办成了一批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五年政府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和亮点,是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幅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扶贫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的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2012年底覆盖面达到12.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们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过去的单位保障,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历史性跨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得到了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