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03月07日16: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执行 富农政策 预算草案 科学发展观 规模化猪场 湖泊生态环境 生均经费 转企改制 环境保护税 财政教育支出

2、把握重点促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拨付资金34.5亿元,支持发展资源地区转型和接替产业项目494个,扶持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229个,对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和产品深加工予以贴息补助,支持开展“晋善晋美”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和景区开发建设。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结构调整。

  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拨付资金27.54亿元,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完成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200万㎡,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对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给予补偿,支持实施了节能重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及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推进了全省65个黄河、海河流域县及重点镇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强化了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治理。

  三是支持生态建设。下达资金20亿元,支持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汾河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奖励及水土保持,推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支持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效益补偿和林业生态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县和一些生态建设较好的县进行奖补,支持太原市环境综合治理。

  四是促进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创新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的低税率优惠,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50%的税前扣除。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对基础研究、星火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属科研院所中试基地和科研机构能力建设,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33.16亿元,增长22%。

  五是助力综改试验。认真实施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财政部门专项行动方案和财税专项实施意见,支持22个产业转型园和科技创新园建设,对“一市两园”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园区转型项目给予财政奖励、贷款贴息或投资补助;建立园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绿色通道,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了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支持第四届能博会、首届晋商大会和其他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

  3、多措并举助“三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2年,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309.91亿元,增长28.4%。

  重点扶持助农民增收致富。在全面巩固和落实中央及我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支持我省再出台小杂粮、设施蔬菜、山老区“一村一井”、移民搬迁补贴等10项惠农新政,新增补贴资金31.4亿元,资金总规模达50亿元。将薯类纳入粮补范围,按每亩60元标准补贴,小麦、玉米、杂粮补贴标准分别提高了20元、17元和37元;10.33万户农民购买农机具享受到财政补贴,支持培训42.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产粮(油)大县、设施蔬菜大县、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实施财政奖补,扶持设施蔬菜、标准化果园和规模化猪场建设,支持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夯实基础助农业增产增效。支持改造中低产田39.56万亩,治理大同盆地盐碱地4.0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5万亩。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继续推进实施以“513”工程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支持发展4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及时保障了抗旱保墒、防洪度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控等经费需要。

  深化改革助农村社会发展。两年累计投入300亿元,支持建成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当年投入5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清理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工作有序启动,成功争取成为全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省份。村级管理费提高到村均5万元。下达扶贫资金19亿元,支持实施吕梁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完成290个村整村推进、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4、集中财力惠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增投入促教育惠民。全省财政教育支出执行559.41亿元,增长32.6%,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7%,超额完成财政部下达我省考核指标,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支持新建和改造一大批幼儿园,在70个县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21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实行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全部落实到位。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普通本科院校生均经费由9000元提高到12000元。支持高校新区基本建成。

  强政策促就业社保惠民。全省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执行354.97亿元,增长10.4%。落实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养老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320万名60岁以上老人领到了养老金,246万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八连增”,月人均达1876元。

  推改革促医药惠民。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执行179.59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支持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抓到位促安居惠民。全省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执行86.81亿元,增长2.3%。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拓宽渠道筹措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性资金,支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9万套,竣工18万套,又有6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抓关键促文化惠民。全省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执行60.38亿元,增长25.3%。认真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各项财税政策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益性文化设施继续免费开放,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成效显著。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163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改革任务;六大文化集团健康运营,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再结硕果。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继续加强。

  保运转促和谐惠民。稳步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基层政法部门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每年每个社区3万元的标准建立了城市社区事务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应急救灾财政保障力度,增强基层应急救灾能力。

  5、科学精细强管理,积极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推进法制建设。认真开展《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立法后评估及新颁布的《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窗口建设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规范行政审批网上审批事项。

  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将我省第一批22个扩权试点县(市)全部纳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范围。加大专项资金清理力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和编制完整性。全省11个市本级和131个县区(含开发区)完成或启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市县级全部完成了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任务,11个市本级和107个县(市、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进入改革试点,公务卡制度改革覆盖范围扩大到省直111个一级部门、975个基层预算单位和全省98%的县。政府采购监管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实现对全省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稳步推进。对省直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实施量化考核,对省级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转账与现金提取实行动态监控,财政结余资金特别是省级政府采购结余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预决算信息公开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严格财政监督。对能源企业、粮食企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的政策执行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继续巩固和深化“小金库”治理成果,实现了由专项治理向常态化监管的转变。加强会计行业监管,规范了财务会计秩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政增收基础不够稳固,各方面事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财政管理仍需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偿债压力较大,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等等。这些问题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