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支出显著提升
2011 年,吉林省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地方级和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均创分税制改革18年来最高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成为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2011 年,全省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长25%,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7.9%,有力地保障了“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居工程及暖房子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的支出需要。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2011 年,吉林省加快对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并重点建设一批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项目,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降低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左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1.8%、1.0%和1.1%,全部实现了2011 年的减排目标。
专栏2: 吉林省以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为突破口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购销是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一直以来,受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落后和商品交易使用现金偏好等诸多因素影响,吉林省粮食收购资金结算都以现金为主,每逢收购季节均会出现“现金搬家”的问题,这给粮食收购各关联主体带来了诸多不便。2009年8 月以来,为破解粮食收购“现金搬家”难题,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把推进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作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突破口,选择四平和松原地区所辖3 个县(市)启动了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试点工作,目前已成功推广至全省36 个县(市),试点企业由最初的3 家增至178 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会同地方政府合力打造试点模式。会同地方政府召开试点工作推进大会,联合为参与试点的粮食收购点、专业合作社和粮库进行授牌。组织试点银行机构深入农户通过“一对一”讲解、举办农户和经纪人参加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引导其在粮食购销中使用非现金结算。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有的试点地区县(市)政府对特约商户产生的刷卡交易手续费进行了补贴,有的对农户用卡结算给予了奖励。
二是试点银行多点入手全力创建试点模式。试点银行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与试点企业签订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协议,为试点企业办理公司卡,并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布放转账电话、POS 机等自助机具,调增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支付方式的日结算金额上限,实现公司卡与农户银行卡之间的转账结算。在试点期间对有关的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及农户省内转账均不收费,进一步增强支付平台的吸引力。
三是试点企业再造结算流程。涉及与试点企业设立的收购点结算的,一律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电话实现收购资金的转账结算。与合作社社员办理结算的,由合作社为社员批量办理惠农卡。在社员办理粮款结算时,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电话、POS 机等办理转账。试点企业还为社员建立信息数据库,以短信形式免费为社员发布每日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售粮人直接向企业售粮时,企业向售粮人出具领款凭证。售粮人持身份证、银行卡、领款凭证到企业财务部门结算。财务部门根据售粮人需要,通过转账电话等机具为售粮户直接办理转账结算。
四是建设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可持续发展的支付环境。为实现已转账直达农户的收购资金“有处可用、方便灵活”的目标,吉林省开展了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示范村试点和农资店刷卡消费试点等一系列配套的试点工作。组织银行机构加大村屯POS 机具和转账电话布放力度,鼓励特约商户和农户刷卡消费、转账结算,将支付服务向农户生活紧密的领域和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屯延伸,使银行卡走进广大农户日常生活。
二、取得成效
1.发挥模式带动效应,破解现金搬家难题。2011-2012 收购年度,试点企业非现金结算所占比重由原来的不到10%大幅攀升到9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粮食收购现金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机构、粮食企业、卖粮农民之间大搬家难题;非现金结算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保证企业7×24 小时不间断服13务和实现卖粮资金实时入账,大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
2.参与各方各取所需,积极实现多方共赢。据调查,2011-2012 收购年度,银行机构和粮食企业可降低现金押运、整点、安保等运营成本约2,500 余万元。同时切断假币流通渠道,降低银行、企业、农民现金收取、保管和使用风险。售粮农民对非现金结算由原来认可度不足5%,转变为对开展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满意度达到100%。
3.以全省推进为突破,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在全省推进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带动下,截至2011 年末,吉林省农村地区实现非现金支付14,696 亿元,持卡消费达到280.2 亿元;累计发放银行卡1,788万张,人均持卡1.4 张;累计发展特约商户9,845 家,布放POS 机(含转账电话)49,999 部、ATM 机1,707台,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终端9,147 个,行政村覆盖率47.3%,惠及651 万人。
(六)房地产行业呈回稳态势,汽车产业整体实力增强
1.房地产市场呈现高位回稳态势
(1)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吉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四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降低,全年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面较为紧张,到位资金增速低于开发投资增速。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国内贷款增速同比下降25.5 个百分点,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占比有所提高。
(2)房地产市场供给减少。受政策调控和销售萎缩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明显减少,2011 年全省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26.8%和下降18.4%,增速分别同比降低了5.4 和45.7 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明显萎缩。受各类调控政策影响,2011 年,吉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7%。商品房均价平稳增长,全省商品房均价达到4127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607元/平方米,涨幅高于2010 年水平。
(4)房地产贷款增势趋缓。
1.2011 年,受银行资金紧张以及商品房交易量萎缩的影响,房地产贷款供给和个人商品房贷款需求均有所减少,吉林省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2010 年的回落态势,全年增长21.3%,增速同比下降18.3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下降较多,购房贷款平稳回落。金融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贷款余额是2006 年末的2.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