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03月30日14: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广东省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农业 教育 文化 体育 医疗 社会保障 财政管理  

2.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按照财政部《2012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纳入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范围的项目有16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育林基金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车辆通行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

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59号)的规定,省级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未缴入国库。因此,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未涵盖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将按规定单独上报省人大常委会。

按上述基金范围,预计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43.42亿元,比2011年预算数增加45.72亿元,增长46.8%。2012年省级基金预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收入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2项基金收入。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43.42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13.07亿元、对市县转移支付130.36亿元。

(六)2012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2012年省级部门预算由117个部门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420.5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3.71亿元。

(七)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资金安排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2012年全省各级政府将集中力量,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据初步统计,2012年省财政预算计划筹集446亿元落实省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相关资金需求。一是筹集12.8亿元促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0万元,失业人员再就业60万人,促进创业1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二是筹集35.7亿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困难户住房改造。三是筹集78.1亿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全覆盖。四是筹集66.6亿元深入开展稳价惠民,提高城乡低保补差、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贴标准;落实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等各项补贴。五是筹集70.1亿元优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长效稳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奖补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水平。六是筹集11.9亿元推进文化惠民,支持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等建设。七是筹集115.3亿元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建立学前教育助学体系,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八是筹集25.9亿元强化养老助残服务,支持养老福利机构、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等建设。九是筹集12.2亿元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条件,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支持完善积分制入户城镇等。十是筹集17.8亿元抓好食品安全,支持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乡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支持设立食品安全示范点。

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支持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管理,扎实推进“五大财政”建设。重点是要努力做到“五个完善、五个创新”:

(一)完善收支管理机制,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确定合理的速度预期、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实现合理的财政增长预期目标。坚持依法征收、应征尽收;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税制改革动向,积极主动应对;积极培植财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运用财政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继续落实厉行节约措施,继续开展省直单位行政经费节约考核,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论坛等支出。

(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督导,引入外部考评机制,强化绩效考评,系统、有序推进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等各项政策,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支出。

(三)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着力在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上下功夫,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分配关系,激发体制活力。扎实推进建立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如期完成消化财力保障缺口任务;待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后,贯彻落实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四)完善财政支农机制,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全方位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持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落实惠农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带建设;支持农村综合改革,提高省对困难镇(乡)补助标准;支持扶贫开发,建立健全我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支持现代林业和海洋渔业发展,支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五)完善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围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抓住预算编制这一“核心”,突出预算管理创新,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项目管理,完善定员定额管理,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支持社会建设。着力创新投入方式,发挥杠杆作用,建立财政支持社会建设的引导机制。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试点,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中积极引入竞争性方式安排财政资金;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支持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竞争性分配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建设。

(七)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加快转型升级。在突出重点、集中财力投入的基础上,创新投入机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振信心,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突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移,优先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制订“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创新研发。完善支持扩大内需政策举措,落实促进外贸扩大出口、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八)创新民主决策机制,探索开展为民办事问民意工作。围绕探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新形式、践行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制订实施为民办事问民意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在预算编制、执行、反馈的全过程逐步引入民主决策机制,推进重大民生政策和重点项目征询社会公众意见,确保“群众的幸福由群众做主”,切实使民生工程变成人民群众的福祉工程。

(九)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扎实推进阳光财政和绩效财政建设。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扎实推进阳光财政、绩效财政建设。深化竞争性分配改革,开展绩效督查和重点绩效评价;选取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第三方评价试点;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试点;研究探索公务接待费改革试点;开展财政会计核算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建立完善财政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广泛利用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建言谋策,提高财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进以民本、法治、创新、科学、竞争、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财政分配文化建设。

(十)创新干部管理理念,培育新型财政机关文化。始终把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结合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构建“务实、创新、高效、廉洁、和谐”的财政机关文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凭能力定使用、靠实绩求进步”的用人导向。加强学习教育,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页   4   5   6   7   8   9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