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三)突出城乡统筹,促进“三农”发展。贯彻“三化”同步战略部署,强化“双轮驱动”发展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促进农业转型。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示范县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转型的科技支撑力。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支持农业物联网工程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补贴规模,减少农民公共产品消费支出,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农民劳务输出,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快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改革进程,盘活农村土地和林权资源,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居民房屋“三权”融资,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连片特困地区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完善生猪、化肥、糖等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质的收储政策,保护农民权益。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产品保险,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增收。三是促进农村繁荣。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全面支持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大力推进新一轮淮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重要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支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培育新兴小城市和特色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和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启动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省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着力推进“惠民直达工程”,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突出改革创新,增强财政活力。进一步发挥财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统筹省与市县财政分配关系,合理划分省与市县支出责任,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清理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抢抓国家税制改革试点机遇,争取先行试点,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二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丰富政策内容,发挥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产粮油大县奖励等政策作用,重点加大对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合我省发展实际,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购买和提供机制,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三是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推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推进公务卡改革扩围,建立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及公开招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稳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继续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制度、举借审批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偿还保障机制、存量消化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依法规范政府及其部门担保承诺行为,实现政府负债和财政风险的综合平衡。支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债务。五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依法理财。牢固树立“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财政大监督理念,加快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增强财政监督效能,强化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职责,确保财政政策有效执行和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五)突出绩效管理,推进科学理财。按照省政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要求,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绩效创新年”活动,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预算编制围绕绩效。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编制预算时同步编制绩效目标,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资金分配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预算收入体系,盘活公共资产存量,规范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支出“越位”与“缺位”现象。巩固厉行节约成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二是预算执行体现绩效。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到所有财政性资金和预算单位。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执行管理的结合,实行资金绩效动态监管,对低绩效项目和不能完工项目调减预算安排,因政策变化调整绩效目标的同步调整预算。三是预算监督评价绩效。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稳步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综合绩效评价。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定期报告制度、评价结果内部通报和外部公开制度,重点加大涉及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竞争性分配项目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力度。四是制度建设保障绩效。推进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预算部门执行、各方共同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健全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构建“谁用款、谁负责”的绩效问责制度。
各位代表,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依法监督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这条主线,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为建设美好安徽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