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03月30日14: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安徽 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草案 促发展 民生 三农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科学发展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本年预算收入安排32.5亿元,上年结余3亿元;本年支出安排31.9亿元,滚存结余3.6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2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3亿元,其中:利润收入1.8亿元,股利股息收入3.5亿元;支出安排5.3亿元,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0.1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3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8亿元,其他支出0.1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2年,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本年预算收入安排79.2亿元,上年结余80.2亿元;本年支出安排67.1亿元,滚存结余92.3亿元。

省政府对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实行过渡期财政体制。2012年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财政收支纳入省级预算管理范围,单独列报反映。

三、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为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科学发展,稳定经济增长。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支撑发展、优化结构等方面作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一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准备工作,促进服务业更好发展。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和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落实支持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蔬菜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降低物流成本。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检查力度,免征小型微型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明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财税环境。二是拉动内外需求增长。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放大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使用效果,鼓励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强化对民间投资拉动和引导,不断扩大有效投入,推动实施“861”行动计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积极落实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支持“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建设,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强化财税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外向度。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多运用贴息、担保和创投等市场化手段,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支持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最大限度用足合芜蚌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培育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业团队,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地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引进总部和地区总部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大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集成政策叠加效应,强力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完善政策体系,以县域经济和园区发展为载体,落实新10年扶贫开发规划政策措施,促进皖北加快振兴,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走出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发展新路。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新苏滁产业园加快建设。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支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构建新安江“绿色经济带”。

(二)突出民生根本,加强社会建设。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一是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调整优化后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财政预算安排资金540亿元。完善协调推进、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等措施,建立健全民生工程“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管理新机制,最大限度提高工程实施效果。二是着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中央对我省下达的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的目标考核任务,大力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职教大省建设,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加快高校债务化解,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动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实效,推进创业就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完善就业困难人群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创业富民工程,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四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统筹制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市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省内医疗机构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标准与物价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投入力度,规范实物分配和资金管理。五是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突出富民导向,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多元支撑体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的政策导向,加大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控力度。强化部门协调和城乡共进,完善配套政策,建立评价监测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完成年度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六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七是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协调发展。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支持力度,重视安全生产投入,支持社区管理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信访和公共秩序,推进“平安安徽”建设。继续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政法部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