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那些人:仓央嘉措被误读 高晓松重新就业

2011年12月27日14: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仓央嘉措 高晓松 乔布斯 李玫瑾 就业 酒驾 误读

哈利·波特:十年传奇

8月初的银幕上,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完成了他的成人仪式,而对银幕下的“哈迷”来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上映,则预示着他们与哈利·波特共同的10年魔法之路将成回忆。8部电影,10年的守候,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哈利·波特?“哈迷”的答案是:喜欢哈利·波特,不仅仅因为它的故事好看,更因为在奇妙的外壳下,有打动人心的温暖内核——爱,勇敢,责任,坚强……

传奇是从纸张开始,传奇的续写在银幕延伸。对于“哈迷”来说,这是成长的10年;对于“哈盲”而言,你可以不喜欢哈利·波特,但你永远无法忽略哈利·波特这个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创造出来的奇迹。

屠呦呦:“三无”科学家

如果没有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不知道81岁的屠呦呦会不会进入公众视野。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据说“距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拉斯克医学奖。

获奖之前,屠呦呦是“三无”教授: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院士桂冠。但是,获奖之后,已过八旬的她却需要迎接或许此前从未遭遇过的质疑。在科学网上,“屠呦呦能获得大奖,是一个团队努力多年、经过190次失败的结果,为何这重大的国际奖项只颁给她个人?”之类的跟帖并不少。而更多的人则开始集中追问,为什么如此重大的贡献几十年来未有只言片语的宣传。但习惯质疑当下学术评价体制的人,是不是忽视了,在“科学家为何不是学术明星”的这一追问里,本身就已流露出些许浮躁气?

乔布斯:“缺口”的苹果

北京时间10月6日,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辞世。大洋彼岸的美国,奥巴马总统在悼文中写道,“乔布斯是美国精神的典型”;此岸的中国,网友感慨,“牛人当如乔布斯:生前刷我们的卡,死后刷我们的屏!”

他是无可否认的时代巨人,但他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性格缺陷,固执、偏颇、暴躁甚至专制。他是一个“缺口”的苹果——缺了健康,但他拥有的那颗饱含“创新精神和前进动力”的苹果核,却坚硬依然。全世界怀念他,不因他的特立独行,而因他不竭不休的创新精神。

乔布斯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惊叹号,也给中国留下了一个问号。对于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中国而言,迫切需要中国的乔布斯。乔布斯天赋异禀难以复制,可以复制的是成就他的环境和制度,或许,这才是乔布斯留给中国人真正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