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专栏5: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重点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指市州中心城市和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工业化城镇化较发达的县市,其他县城城关镇以及点状分布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等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重点是按照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相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加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建设,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布局重大制造业项目,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在保障农业和生态空间基础上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指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对全国或全省粮食安全具有较大影响的粮食产能大县,需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地区。重点是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培育集中连片农业主产区,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聚集,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以县城为重点集中在较小区域内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指关系到国家或省内较大范围的生态安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重点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按照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鼓励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和适宜产业。
禁止开发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等区域。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各类与主体功能不符的开发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统一的省级垂直监管体系。
第八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质量、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构建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坚持优化结构、多元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和输送通道,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60.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稳定煤炭生产,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勘探与合理开发,加大煤层气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力度,推进资源整合,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有序发展火电,鼓励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加快推进华能岳阳电厂、国电宝庆电厂等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深度开发水电,推进托口、凉水口等水电站建设,加快一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建设桃花江核电站,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湘西北页岩气勘探开采,因地制宜开发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鼓励就地转化利用。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加强桃江、临澧、澧县、沅陵、桑植、江永、花垣等7个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61. 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和输送通道
建设长沙战略石油储备库和储气库,推进株洲、衡阳、娄底、郴州等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提高战略能源储备能力。推进交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蒙西、山西、陕西、河南至湖南输煤通道建设,增加省外能源输入能力。完善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加快建设省内500千伏以上主干输电环网,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优先和加快完善未改造地区农村电网。
完善天然气管网,争取国家重点油气管道布局,加快建设西二线省内配套长输管道湘潭-娄底-邵阳-永州、衡阳-郴州等项目,争取西气东输三线主干线入湘。加快重点县市管道建设。到2015年,力争管道燃气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城。
第二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交通运输枢纽的目标,积极构筑大通道、疏通微循环,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机场、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有机衔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靠、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
62. 畅通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力争沪昆客运专线湖南段建成通车,推动构建长沙高铁枢纽,启动长沙—福州(厦门)客运专线前期研究。完成湘桂、娄邵、石长等铁路扩能工程,新建怀邵衡、黔张常、常岳九、岳吉、荆岳铁路,构建铁路骨干网。启动靖永郴、桂郴赣、安张衡铁路前期工作。到2015年,全省新增铁路营运里程达1800公里。客运专线占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20%以上。
63. 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运输效率
以提高等级、完善路网为目标,加快高速公路出省通道、网络连接线、市县连接线建设。续建完成二广、包茂、杭瑞、厦蓉、泉南湖南段,以及平(江)汝(城)、岳(阳)临(武)、益(阳)娄(底)衡(阳)、娄(底)怀(化)、张(家界)花(垣)、龙(山)永(顺)、永(顺)吉(首)等49条高速公路,新开工慈(利)南(县)益(阳)、宁(乡)韶(山)株(洲)、茶(陵)常(宁)、桂(东)郴(州)新(田)、祁(东)冷(水滩)道(县)等高速公路,全面打通25条高速省际通道。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87公里,形成以“六纵七横”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实现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武(冈)龙(胜)、安(康)铁(山港)湖南段、平(江)溆(浦)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强化国省道改造,五年累计改造干线公路15000公里左右。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提质改造。积极推进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64. 推进内河航运扩容提质
以显著提升通江达海能力为目标,推进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干流为重点的内河航道整治,促进内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发展,五年累计改建千吨级以上航道500公里左右。加快岳阳、长株潭、常德、衡阳等港口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新建一批大宗货物集疏码头,改善港口集疏条件,扩展港口服务功能。到2015年,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32个。完成长沙湘江航电枢纽、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等工程建设。
65. 提高航空运输能力
积极构建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综合航空运输网络。加快推进长沙黄花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提高机场客货吞吐能力,建设全国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力争进入全球百强机场。建设张家界荷花机场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机场,在积极推进常德桃花源、怀化芷江、永州零陵、铜仁凤凰机场扩建的同时,统筹支线机场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到2015年,全省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