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求解:加强管理转变观念
一要靠政府对殡葬服务加强管理,二要靠消费者理性消费
面对墓地价格日益高涨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市民“死得起”、“死有葬身之地”?
对此,有人提出,应打破垄断,开放墓地市场。有人则担忧,如果放开殡葬市场,是否会重蹈医疗、教育等国家一些重大改革的覆辙,令市民更加“死不起”?市民周先生就表示并不赞同墓地放开由私人经营。他认为,墓地商品化,唯一的后果就是墓地一升再升,这是由土地稀缺的现实决定的。市场竞争,可能会令商家的服务好一些,但对于价格起的作用不大,一时半会价格可能会降一些,但从长远来看,必然是一路上涨的局面。商品房的价格现状,就是明证。
范英则表示,殡葬行业不像石油等行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应该从国家垄断中解放出来。他认为墓地市场化并不会带来如同目前房地产业的情形:“房价的过快增长是由于其在我国的GDP中占了重要分量,而殡葬行业的份额非常小,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殡葬从政府垄断中走出来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2009年4月,针对目前社会上关于“殡葬暴利”“垄断经营”的说法,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殡葬行业具有公益性服务的特点,不具有充分市场化的特征。同时,殡葬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不同于普通服务业可以遍地开花,它的规模由当地的人口、火化率等条件硬性约束,是自然垄断的行业。遏制暴利一要靠政府对殡葬服务和收费项目加强管理,二要靠消费者在选择服务项目时理性消费。
至于为什么虽然目前已有民营资本进入殡葬行业,但墓价仍然不断升温?范英分析,原因还是要归于政企难分家:“殡葬管理人员和公墓企业经营者有时混在一块,甚至是一套人马两个台子,那肯定是要巩固自己的垄断利益。”
范英认为,虽然墓地供需紧张是事实,但是这些被用土地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得到恢复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死的人得有多少,也不见土地都变成墓地?”一般现在都是几代相传,很少有人到墓地去祭拜几十代之前的老祖宗。经过时间的积累,数辈人之后,其中一些原来的墓地可以重新利用。他建议,加大经适墓的推广力度。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应加强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生态环保葬法的宣传与推广,以缓解传统观念与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殡葬管理处处长杨文涛表示,“希望消费者转变观念、理性消费,100块钱能解决的,不要花1万块钱。如果一定希望入土为安,除了购买公墓,还可以选择树葬、草坪葬等方式”。
但据了解,一些墓园虽推出了环保生态葬法,既环保又不占地。但是却面临“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南昌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涂冬生表示,“现在大多数‘树葬’的墓穴与‘壁葬’的格子还都空着。选择这两种方式安葬的除了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特困户外,就只有非常重视环保的人士了”。
记者在广州市内几大墓园调查时发现,除了正果万安园、祥安永久墓园等外,其他几家墓园都表示没有环保葬法,要么就是“前些年推出过,现在没有了”。据介绍,正果万安园草坪葬(每位980元)、树葬(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两个穴位,总共八个穴位,墓穴中间为一棵松柏树,每个墓穴的价格在5400元)等相较其他传统墓葬便宜许多。祥安永久墓园则只推出了一种生态环保葬法———花坛葬,每个穴位990元,这种葬法的骨灰经过处理,会在一段时间内溶解,选择这种葬法的家属就只能通过网络的形式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