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10月23日,在青岛参加免费海葬仪式的一位市民手捧鲜花悼念亲人。
先是青岛免费海葬4OO多位死亡居民,接着浙江宁波为困难家庭推出“经济适用墓”……殡葬费用高不可攀,如何才能“死得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城市,安葬—位逝者需要多少钱?有哪些不失庄重却成本更低的殡葬方式?海葬、树葬等能不能被居民接受?潜新闻——道来。
“如果给老人选择海葬,一定会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青岛崂山区北宅东陈村的小陈说,犹豫之后,他最近还是花1万多元给岳父买了一块墓地。
“一块同样规格的墓地,从去年的2万元涨到3万元,如果不赶快预订,10天之后可能又是另外一个价。”公墓销售人员刘女士介绍。
树葬、海葬、花坛葬、壁葬、骨灰还林……越来越少的墓地资源和高得吓人的墓地价格迫使人们转变观念,这些新的殡葬方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也一样可以寄托人们的哀思。
存放十四年的骨灰终撒海
10月23日上午,在青岛市殡仪馆存放了整整14年后,逝者陈舜华的骨灰被儿子王文洋撒入大海。
“妈,儿子再送您最后一程,以后每年我都会带孩子来海边祭奠您。”王文洋一边撒着伴有花瓣的骨灰,一边流泪念叨着。
10月23日、24日两天,青岛首次免费为本市死亡居民举行海葬仪式,427名魂归大海的逝者中有409名本地居民,另外18位外地逝者的亲属则需交500元。
“今年是海葬人数最多的一年。”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韩同央说,免费政策推出之前的今年清明,有225位逝者由亲属选择海葬,今年海葬骨灰总数达到了652具。
从1991年开始,青岛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海葬,每年清明节与农历十月初一各组织一次,免费之前,每具骨灰收取500元。
海葬的好处显而易见。一个单穴墓一般占地0.8平米,双穴墓地1.2平米,再加上绿化留空面积,一亩地只能安置41位逝者。1000具骨灰撒海,就可节约土地24.4亩。
海葬还减轻了死者亲属的经济负担,农村土葬的费用为6000元到8000元,城市经营性墓地的费用则为3万元到5万元,而海葬除运输、火化等外,基本不用再花钱。
选择海葬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学历比较高或思想比较开放的,此次免费海葬的报名家属中不乏外籍华人,还有一些人专门从北京、沈阳等地赶来。
另一种是收入较低的家庭,淄博市周村区的姚玉霞是街道办的干部,她给公公婆婆选择了海葬,“我死了以后也要海葬,这样可以给儿女减轻负担,又有纪念意义。”
但显然,海葬还不能被多数民众接受。20年来,青岛共有4500多具骨灰撒海,可比起年均5.3万余人的死亡数字,海葬的逝者少之又少。
墓地价格再高也不愁卖,你不买别人也会抢
在青岛,除了海葬,逝者骨灰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是农村的公益性墓地,公益性墓地一般以村或镇为单位修建,不收取费用。
二是骨灰堂,骨灰堂安置又分为两种,一是存放在殡仪馆的骨灰安放楼,收费从40元/年到180元/年不等;二是农村的怀念堂或称公益性骨灰堂,由村或镇来修建,也是免费存放。
第三种则是购买城市经营性墓地,这是代价最高的一种。
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青岛目前经过审批的城市经营性墓地仅有10处,共计2283亩。
“国家已经不再审批新的经营性墓地了。”青岛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国家严格控制殡葬用地,这是大政方针。而另一方面,公墓的价格属于市场自行调节,可用公墓越来越少,价格必然会越来越高。
以青岛福宁园公墓为例,墓地的最低价格为32800元,最高的则为96800元,再加上380元/年的养护费以及刻字费等,价格不菲。
“一块同样规格的墓地,从去年的2万元涨到3万元,如果不赶快预订,10天之后可能是另外一个价。”福宁园公墓的销售人员刘女士介绍,这里位置较好的墓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有96800元的极品墓地选择余地较大。
“墓地价格再高也不愁卖,毕竟很多人的思想还是很传统,你不买别人也会抢。”另一处墓地的销售人员称。
七成骨灰存在殡仪馆,有的一放好几十年
“1平米的墓地就要花这么多钱,甚至是房价的好几倍,对一般家庭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压力。”一位想购买墓地的市民表示。
据了解,除了购买墓地,缴纳墓地管理费对居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各个墓地管理规定不同,有些需要先缴纳5年的管理费,有些需要缴纳10年,最长的一次缴纳20年。如果到期后在一定时间内不继续交费,骨灰将被处理。
继房奴、孩奴、车奴之后,难以高攀的殡葬价格又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坟奴。
王文洋说,母亲刚去世时他曾想过买块墓地,“后来墓地价格越来越高,买墓地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就这样,王文洋母亲的骨灰在殡仪馆一直存放到现在。
王文洋的情况并非个例。青岛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在青岛,选择骨灰安放楼是大部分城市居民处理骨灰的主要方式,能占到70%。
青岛市殡仪馆的熊卫国处长介绍,目前殡仪馆内已经安放骨灰6万具,有些一放就是几十年,甚至到后来都没有人管了。
“现在殡仪馆里的骨灰存放已经饱和,基本上是出一个进一个。”熊卫国说。
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工作人员说,选择将骨灰存到殡仪馆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买不起墓地的,一种是觉得生前尽孝就可以,没必要买墓地厚葬的。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将亲人的骨灰放置在骨灰堂里属权宜之计,因为墓地价格太高,一旦有价格适中的墓地就将骨灰迁走。
1991年至今,青岛参加海葬者无一来自农村
树葬、海葬、花坛葬、壁葬、骨灰还林……青岛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越来越少的墓地资源和高得吓人的墓地价格迫使人们转变观念,这些新方式可以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人们一样可以寄托哀思。
但目前,选择这些新殡葬方式的居民毕竟是少数。
“如果给老人选择海葬,一定会被村里人用唾沫星子淹死。”青岛崂山区北宅东陈村的小陈说,虽然看过免费海葬的报道后,他动过为逝去亲属海葬的念头,但犹豫之后,最近还是花1万多元给岳父买了一块墓地。
小陈说,墓地价格虽然很高,但不能不买。在农村,给老人找一块风水好的墓地入土为安,是尽孝道的表现。“压力再大也要把老人安置好,我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
据了解,1991年至今,青岛参加海葬的没有一位来自农村。
即使城里人,接受海葬的也不是很多。姚玉霞的女儿就接受不了母亲的观点,“把骨灰撒在海里,连个固定祭拜的地方都没有,不安心。”
“海葬之所以推动得比较缓慢,跟市民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韩同央说,对海葬的争议除了是否“入土为安”外,还有人认为骨灰会对大海造成污染,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张树枫表示,“人死不能复生,如何安葬只是一个方式问题,让老人在世时过得快乐比怎么安葬都强,重孝薄葬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文/片 本报记者 盛文静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