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7日电(记者宗巍)为期6天的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日前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共签订投资合同252个,总投资额超过1700亿元。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严峻形势下,东北亚博览会为来自世界84个国家的5万多客商搭建起贸易交流平台,增强了共御危机的信心。透过本届博览会这个窗口还传递出一个信息,在金融危机下的东北亚区域发展中,“中国引擎”的作用在增强。
与往年相比,这届博览会突出金融危机的背景,各国间经贸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韩国商贸团中,来中国投资的企业明显增多;朝鲜吸引中方企业投资的决心和措施都在增加;俄罗斯把“冷门”的木材加工项目带到展会寻找合作伙伴;蒙古和日本贸易团则唱起了“农业经”,重点推介农业开发项目。
新变化的背后是双边贸易新动向。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6月份,中朝、中韩、中日、中蒙和中俄间的双边贸易额均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总贸易额中中国出口份额大幅下降相比,中国进口各国产品的份额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这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拉动东北亚各国出口的作用在增强。
参加本届东北亚博览会的韩国知识经济部部长李东根表示,韩国能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与中国在经贸关系上的往来分不开。前来寻找贸易合作伙伴的韩国营渔组合公司的经营总监金容局说,公司希望依托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尽快走出困境,在主营的海产品加工领域再一次做大做强。
很多与会的商贸团代表认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是各国加快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有利推手。这既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在逐步提升,也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在增强。一位国外客商说:“中国在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的表现已经给亚洲各国留下深刻印象,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又让人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去年出台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拉动内需,在设备投资和民生救助方面投入很大。这一刺激经济增长的规划不仅拉动国内需求,也让东北亚各国看到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巨大潜力。
东北亚博览会为金融危机下的东北亚各国加快出口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交流、共识增强了彼此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也加快了走出危机的步伐。
东北亚问题专家、吉林大学教授徐文吉分析认为,当前东北亚经贸合作关系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这一形势下,稳定的中国市场既是拉动东北亚各国出口的重要引擎,也是稳定东北亚各国经贸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