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大会进入最后阶段 达成最终协议不会太顺利

2011年12月09日08: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德班 邹骥 双轨制 京都议定书 单轨制 巴厘路线图 发展中国家 大会 减排 法律约束力

12月8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在德班接受记者专访(中国报道 董彦 摄影)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南非德班12月9日讯 12月9日,德班气候大会将进入最后一步冲刺阶段。按照日程安排,大会将于当日完成谈判,形成以德班命名的气候协议。从历年气候大会谈判的历史经验来看,最后一天将是德班大会斗争最艰苦、变数最复杂的一天。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德班会议的主要焦点是《京都议定书》的存废问题,这是通过第二承诺期来表现的,主要分歧在于发达国家背离了“巴厘路线图”,执意从“双轨制”退回“单轨制”。

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发达国家将在第二承诺期执行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谈国内的减缓行动,美国谈具有可比性的减排目标。2007年之后,全球都是按照这个大家认可的授权进行“双轨制”的谈判。邹骥表示,按照路线图,目前应该是出结论的时候,但除了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LCA)内自主减排的承诺已经完成之外,美国还没有结果,欧盟也在第二承诺期问题上附加了很多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一个与发达国家一样的有法律约束力框架。

邹骥认为,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巴厘路线图所规定的“双轨制”,而成为了“单轨制”。议定书的精神实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担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他强调:“目前欧盟这样做,实际上是只使用议定书的名字,而背离了其核心实质,第二承诺期变成了偷换概念,所以现在这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歧。”

邹骥坦言,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坚持这种立场的话,会谈将很难有进展。目前全世界都是在围绕已经达成的“巴厘路线图”和坎昆协议等共识进行谈判,如果发达国家背离原来的共识,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对发展中国家展开猛烈的攻势来施压,无非是两个结果:一是德班会议无果而终;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再次做出让步。

“但目前发展中国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的了,如果再让的话,也就背离了巴厘路线图,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叫《京都议定书》但不是《京都议定书》的东西”。邹骥说。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提供大约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最贫穷和最脆弱地区的人们适应气候变化。绿色气候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德班大会的谈判中早已成为焦点之一,有媒体认为这将是德班会议唯一可望获得实质性成果的议题,但邹骥对此持谨慎态度。

邹骥告诉记者,“这个话题的谈判进程非常的缓慢和艰苦,我不认为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但他同时表示,一些技术层面还是有可能取得进展的。比如继续保持进一步谈判的进程、制定进一步谈判的计划等。“也就是说绿色气候基金在德班可能没有谈判结果,只是制定一个谈判计划而已。” 邹骥说。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美国一直在拖后腿,在德班会议前的最后一次正式协调会上,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联手阻止会议就绿色气候基金达成一致,一些国家也对绿色气候基金的管理透明度等问题有所质疑。

“现在发达国家并没有下决心将资金落到实处,却总是在谈如何去管理资金,这是只听雷声不见雨点。长期这样将损害其政治信誉。也有些国家虽然答应筹集资金,但却设置了发展中国家根本实现不了的苛刻条件,为不给钱找借口。”邹骥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邹骥预测在德班会议上绿色气候基金问题方面取得进展并不容易。“谈判者会把不同的谈判议题挂钩,如果最后有协议,那一定也是一个全面的安排。在第二承诺期等重大问题没有落实之前,资金的问题很难有结论。将来即使有结论,根据历史的经验来看,也会打很多折扣的”,他表示。

针对最后一天的谈判动态,邹骥认为,发达国家的最高目标是让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马上承认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控排目标,如果这个问题不能直接实现的话,他们也会要求开启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因此,德班会议的最后谈判不会太顺利。(中国报道记者董彦 发自德班)

中国外文局德班气候会议报道组策划

相关阅读:

  • ·中国企业家谈碳交易经验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德班大会进入最后阶段 达成最终协议不会太顺利
  • ·绿色气候基金进展初显 美国表示将“全力支持”
  • ·逃避已有减排义务 欧盟“路线图”遭抵制
  • ·中国将加强同世行等多边国际机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 ·非洲国家希望尽快落实《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 ·德班会议:欧盟佯应第二承诺期 高调表态暗地推责
  • ·德班聚焦:大国角力升级 “气候领袖”难觅
  • ·珠三角将争取成为中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地区
  • ·贵阳:一座中国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典型案例
  •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